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调研中学生写作:消极写作多因“冷漠” 写不好因“害怕”
2013-05-27 10:07:4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7日讯 日前,哈市第36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吕娜专门对中学生写作问题作了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作文情绪低落、热情不高,其原因有技巧、能力和阅读量等因素影响,但心理畏惧的非智力因素也是一股强大阻力。

  消极写作多因“冷漠”

  调研发现“情感冷漠型”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这类学生具有一定写作基础,但对写作兴趣不浓,没有信心、动笔前懒于动脑,行文时信笔所至,写完后不再问津。“该类学生对作文总持一种无所谓的冷漠态度,虽然一般能按时作文,但大多为平平之作。”吕娜表示,青年初期特有的从众心理,往往会使冷漠在学生间迁移和感染。

  应对:命题应不限文体、贴近生活。教师和家长要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作文,要求不宜过高、过严;“大胆”去写,放开内容,放开体裁,欢什么写什么;形式上少进行限制,练笔、日记、摘录样样都行。

  遇挫折现“焦虑失调”

  还有一类学生则属于焦虑失调型,焦虑让学生在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后,产生消极情绪。适度焦虑对学习是有利的,而低度焦虑和高度焦虑则相反。吕娜表示,低焦虑型会让学生作文时无精打采,高焦虑会让学生在老师布置作文时因紧张难以完成。

  应对: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家长和教师要明白写作是艰苦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在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给予理解、同情和支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劳动”过程。

  评语中窥察对己态度

  调研发现,学生在作文评语中最关心的并不是写作技巧的指点或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从中窥察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出现了“情绪对抗型”学生。

  该类学生作文功底普遍较差,总是感到不自在和缺乏安全感,随着信心的丧失,对老师、家长丧失了信任,对作文怀有反感。由于在情感上形成了沟壑,此类学生对指导充耳不闻,对批改视而不见,作文本上不及格的分数,反而使他们对作文产生抗拒心理。

  应对:用评语拉回距离。评语是点燃学生创作热情的火种,教师和家长都应养成写出评语的习惯。撰写评语应是娓娓的倾心交谈,尽可能地进行平等地情感交流,从而缩短距离。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