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1日讯 20日,我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赔偿模式在哈市正式启动。8时30分,记者来到南岗区嵩山路22号看到,省、市医调委,省医疗纠纷理赔中心和市医疗纠纷理赔分中心都已开始办公,本报记者现场就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详细了解。

调解员耐心受理市民投诉。
缺证据时效不符
首个投诉未受理
9时许,75岁的王大爷来到市医调委,成为第一个投诉者。王大爷说,1995年、2000年,他在某医院进行了两次疝气手术,随后出现性功能丧失,但始终未得到说法。得知成立了医疗纠纷理赔中心,便想来问个明白。
市医调委调解员张凤琴认真的为老人讲解,市医调委主要受理今年6月20日后发生的医疗纠纷,王大爷所说的手术过失只是口述,没有任何证据,无法具体查证。此外,手术已过去10多年,民法通则规定,人身受到伤害诉讼时间为一年,显然老人已错过法院受理时效。
调解员很专业
年龄平均60岁
将王大爷送走后,张凤琴坐在调解一室整理着交谈记录。58岁的张凤琴退休前在市法院干了33年的民事审判工作。两年前,她听说省里要成立医调委,急需法学和医学专业人员,想想自己在工作中处理过很多医疗纠纷案件,趁自己还能发挥余热,便主动报了名。
“作为调解员,除了掌握医学、法学等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心,能静下心听患者倾诉,帮患者做分析、讲道理。即使调解不了,也可帮患者指出其他解决纠纷的途径。除了专业性,我们更要人情味。”省医调委主任田风斗说。
目前上岗的调解员共有近10人,均是法院、公安部门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退休人员,平均年龄近60岁,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第三方调解
需要具备仨条件
很多人对“第三方调解”的含义并不了解,昨天,医调委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针对百姓关注的问题,田风斗主任解释说,除了只受理今年6月20日后发生的医疗纠纷,医调委目前受理范围是全市39家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同时需医患双方均同意,并且索赔金额要在万元以上。赔付一万元以下的案件,将转交医院与患方协调处理。
“医调委是民间调解组织,并不是解决医疗纠纷必须的程序。”田主任强调说,“第三方调解”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之一,医患双方还可到法院起诉,或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
专家随机抽选
定损定赔“双盲”
医疗纠纷在市医调委初步调解成功后,交由市医疗纠纷理赔中心进行立案、调查取证,最后由省理赔中心进行定责、定损、定赔。
“评定和合议程序设计十分严谨,力求公平公正。”省医疗纠纷理赔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设立千余人的医学专家库和法学专家库,医学专家都是主任医师级医生,分为12个专家组。
理赔第一步是请医学专家进行医学评定,医患双方将在电脑上各随机抽取3名医学专家的代码编号,然后按抽取排名选择前3人组成医学评定组进行评定。为了避免专家夹杂人情因素,评定选择中采取回避制度,医疗纠纷本医院专家不得参加。评定中采取“双盲”制,患者和医院不知道评定医生的身份,医生也不知道评定的医院和患者名称。
完成医学评定后,再由医患双方随机抽取出法学专家,以及保险公司和医学专家组成合议委员会进行合议。合议程序医患双方需回避,为保证公正,将聘请社会监督员和专家监督员。合议中如出现异议,监督员们会立刻提出并请专家解释。如果社会监督员和专家监督员都对合议结果投否决票,合议结果将作废,并将重新抽取专家进行评定和合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