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我的中国梦”系列报道之二十】李新民:新铁人 中国梦(下篇)
2013-06-24 16:41:1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4日讯 题:李新民:新铁人 中国梦(下篇)

  记者 印蕾

  在大庆油田这片英雄辈出的沃土上,一代又一代大庆人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志豪情,为实现新中国一个又一个梦想输送石油血液。


李新民在检查设备。资料图

  第一代铁人王进喜和战友们打响了气吞山河的大庆石油会战,甩掉了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大型砂岩油田开发的禁区,创造了大庆油田高产稳产的世界奇迹。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在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背景下,新一代铁人李新民和海外将士们,生动诠释着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以工人阶级的时代步伐诠释着产业工人的中国梦。

  新铁人 学铁人

  1967年,李新民出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小时候听的是大庆会战的报道和铁人王进喜的故事。1990年,中专毕业后,李新民被分配到1205队,当了一名钻工。

  这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英雄队伍。“记得到1205队的第一课,就是走进队里的荣誉室进行队史教育,看到1205队获得的面面锦旗和奖牌,当时想一定要在1205队干出样子来,为‘铁人’老队长和1205队争光!”李新民回忆说。

  为尽快适应井队的工作,李新民苦练基本功。刚开始,队里开展班组竞赛,每次打大钳他都扣不上钳框,曾因技能没过关而被“请”下钻台。他用铁人老队长给自己鼓劲,每次甩完钻杆,他就上钻台练习打大钳,一次、两次、三次,胳膊抡肿了,手磨出了血泡。经过千百次练习,终于全面掌握了要领,打大钳、下卡瓦、对丝扣这些粗中有细的技术活,运用自如。

  为了尽快掌握钻井技术,李新民把全队的工人都当成师傅,跟着他们边学边干,不懂就问,不会就练。下班后还常常留在井上,给老师傅当帮手,为技术员打下手。两年下来,李新民的那身工作服和那顶安全帽没有换过,可他床头的各种技术书籍却换了又换。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很快掌握了钻井技术,成为1205队的技术能手。

  2003年,李新民接过了钢铁队这面大旗,担任了1205队第十八任队长。当了队长的李新民,除了研究技术,还认真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学习ISO9002质量标准。在他的带领下,1205队每年的钻井进尺是其他井队的两倍以上,是全国唯一连续15年每人每年交一口井的队伍,钻井总进尺突破了250万米,相当于钻透了283座珠穆朗玛峰,成为全国打井最多的钻井队。


李新民对青工进行技术培训。资料图

  新铁人 国际范儿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中石油以维护国家石油安全己任,以实现多方合作共赢为目标,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

  2005年3月,李新民跟项目组的成员们走进了大庆油田高培中心的课堂。DQ1205项目组正式成立,为了把井打到国外去,他们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封闭学习,学国际市场规则、学当地民俗,最难的要数学习外语。

  一个中专毕业生,李新民本来英语底子就薄,必须从基础学起,更何况钻井英语本身就比较生僻,难度可想而知。李新民就把井队经常用到的钻井工具、机械设备、技术参数等120多个英语词汇,打印出来,揣在兜里,一有空就拿出来背,记不下来的英语单词发音就用汉语标注。

  封闭培训的四个月,李新民一节课没缺过。每次队友从井上倒班回来给他打电话问“干啥呢”?李新民的回答都是“学英语呢”!

  队友们说,李队长学英语,比小孩学说话都难,小孩说话,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冒,而李队长是从一个一个音标开始记。他的英语最后能通过集团公司的托福考试,太不容易了。

  在李新民的带动下,同批参加培训的1205队12名队员全部通过了出国前的审核考试。

  2006年,李新民带着队伍到了苏丹,发现甲方监督是伊拉克人,说着一口浓重中东口音的英语,很难沟通。同去的队友一见到甲方监督,能躲就躲。可作为海外的平台经理,李新民觉得,到了海外,就得过好外语关;过外语关,就是过市场关!

  他每天随身带着辞典,每次要去找甲方监督沟通之前,先把自己要表述的关键单词查明白、背熟练,做足功课,遇到跟甲方监督用说的方式沟通不明白的时候,再开始翻辞典,或者拿笔写下来,在纸上进行交流,几口井打下来,李新民的那本英语辞典上已经被写写画画得密密麻麻。由于甲方监督不少都来自阿拉伯国家,当地的苏丹雇员也大多说阿拉伯语,李新民就把阿拉伯语标注成英语、汉语两种发音的方式,现学了一些当地语言。在DQ1205队的井场上,英语、阿拉伯语、汉语,手语一齐上。

  融合每块铁,锻造特种钢。在国际市场竞争,就要打造国际水平,作为队长,李新民时刻关心每一名员工的状态。在工作中,李新民称呼队友名字,可在八小时以外,他喜欢叫每个人——兄弟,不因血缘,不分肤色,没有国界。

  苏丹高温潮湿的雨季里,许多人都得了湿疹。好几天了,李新民总觉得电焊工张福学走路的姿势有点奇怪。下班后,他来到寝室,正拿着药瓶擦药的张福学看到了队长,便紧张地拉过一件工服遮住自己的下身。“都是男人,遮遮掩掩的干啥?”李新民一把揭开工服。

  这一揭让他大吃一惊!只见张学福的大腿根溃烂了一大片,像失去了皮肤一样赤红,有的地方虽结了硬痂,可因为活动又裂开了血口子。李新民一阵心疼。走出宿舍,李新民独自来到电焊间,忙了一个晚上。当一件焊品递到张福学手中时,他楞住了。这是一只铁凳子,为了能舒适些,凳面还结实结实地包上了一个枕头。“兄弟,别嫌哥焊的水平差,坐着干活,看能不能舒服点?”李新民笑着说。

  在苏丹的5年里,李新民还把150多名毫无经验的当地人带成了合格钻工,有20多人还走上了井架工、副司钻的岗位,越来越多的雇员愿意来1205队,愿意跟着李新民干。想当初,这些雇员前一天还握着羊鞭子,第二天进了井队,啥活都不会干。让他们紧螺丝,能一直把螺丝拧断,让他们擦设备,只要不喊停,能把油漆擦掉了。如此让人头疼的事,可李新民说:“在1205队待一天,也是咱05人。”

  李新民安排中方人员为他们培训,手把手地教会了他们打井、干活。年底表彰先进,这些雇员中的佼佼者被请上了奖台,披红戴花,授奖状、发奖金,他们从来没得到过这种鼓励和肯定,一个个激动得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小骆驼,生日快乐!”小骆驼是当地雇员中的一个,1205队一直沿袭着给每名队员过生日的传统,在登记这名非洲雇员的生日时,他却回答:“我不知道是哪天,妈妈说,我是和家里的小骆驼一起生的!”

  大家都被这话逗乐了。苏丹由于长年战乱,当地人生活贫穷,孩子多,记不住生日是很平常的事。李新民就告诉厨师,把进队那天当做他的生日。“小骆驼”随后被大家叫开了。面对蛋糕、蜡烛,“小骆驼”双目闪闪放光,不停搓动着两只黑黢黢的大手。在汉语、英语和阿拉伯语混唱的生日歌中,他没有去吹蜡烛,而是原地蹦了几个高,张开长长的胳膊,给了李新民一个狠狠的拥抱。

  李新民还有一个习惯,无论在苏丹还是在伊拉克,每天早晨都坚持到现场监督住处拜访,和他们聊聊天气、聊聊心情,聊聊一天的生产情况。有的监督喜欢吃中餐,他就关照食堂每天都特别做几样送去。在苏丹的一个监督喜欢吃西瓜,可旱季根本买不到,李新民就细心的收集起西瓜籽,在驻地种出了西瓜。就这样,他和每名现场监督都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彼此信任、支持。一名监督说,“你是给我提意见最多的人,也是我最信任的人——你让我明白了大庆的队伍为什么是NO.1,我尊敬你!”


李新民在苏丹井场与外籍雇员谈心。资料图

  新铁人 中国梦

  23年的工作历练,李新民由一名普通钻工,成长为钻井施工专家、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他以开拓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模范的行动,把大庆精神、大庆水平带出了国门,把中国力量、中华美德传到了海外。

  时代呼唤英模,英模引领时代。从李新民身上,人们看到了牢记使命、岗位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矢志创业、勇于攻坚的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争先超越精神,勇闯海外、包容共进的开放进取精神,坚定信念、忘我拼搏的甘于奉献精神。他是铁人的传人,是知识型的铁人,是勇闯海外的铁人,是新时期产业工人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代表。

  而在李新民看来,他只是百万石油工人中的普通一员,是千千万万产业工人中的一份子。“我所从事的工作,也是许多人所从事的;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也在许多人身上发生着。”

  李新民说,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他刚刚从北京回来,每次到北京,他都会想起铁人老队长。50多年前,铁人老队长来到北京开群英会,看到首都的大街上,汽车都背着煤气包,老队长,铁打的汉子,蹲在路边泪流满面。老队长的心情,他懂!那时,国家缺油,为了甩掉贫油的帽子,为了实现把井打到国外去的梦想,老队长那代石油人,把命都豁出去了。如今,国家的发展催人奋进,伟大的中国梦感召着我们。那么,我们这代石油人,应该怎么干?

  “我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是搞石油的,我们奋战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里,为祖国加油,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时代使命,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石油工人的中国梦。”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