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我省吸毒者九成吸食冰毒等合成毒品 最小吸毒者年仅13岁
2013-06-26 07:40:1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孙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6日讯 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今年禁毒日的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记者从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了解到,近一年来,我省吸毒者中逾九成吸食合成毒品,八成吸毒者为35岁以下青少年。同时,青少年吸食毒品的比例上升。

  离异家庭少年走上“毒路”

  据了解,近一年来我省的吸毒人群向低龄化发展,最小的仅为13岁。据办案民警介绍,13岁的小齐(化名)是哈市的初中生,父母离异后他便跟着奶奶生活,白天他在网吧跟着一群玩游戏的人混日子,晚上就到歌厅等地玩。

  一次,一朋友递给他一只瓶子,并告诉他这叫“神仙水”,喝了以后能忘记烦恼。这一试不要紧,小齐就迷上了这种兴奋的感觉。

  之后,小齐开始跟着这些朋友吸K粉、冰毒等合成毒品。没钱买毒品,他就给“大哥”当马仔跑前跑后,有时他还盗窃路边的摩托车等。

  民警介绍,这些吸毒青少年最初多是由于无知、好奇被他人引诱而加入到吸毒的人群中,他们自我控制力差,社会经验少,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家庭不和睦、学习成绩差的青少年,在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下染上毒品,不能自拔。

  夜班司机成吸毒新群体

  如今,一些夜班司机成为吸毒新群体。为了夜晚不“窝工”,少数大货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靠悄悄地吸食少量冰毒来提神醒脑,即便一天一夜不合眼也不觉得困倦。可连着吸几次下来,就有了依赖性,毒瘾难戒,成了瘾君子。

  此外,吸毒群体开始向农村发展。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一些农民工到了南方后接触到毒品,他们不仅在当地参与贩卖,还常带毒品回老家给亲朋好友介绍并让他们尝试。

  合成毒品损害大脑神经

  据省公安厅安康医院强制戒毒所主任孟晓文介绍,与传统毒品相比,合成毒品对人体的毒害更加隐蔽,一次尝试即可给吸食者带来轻松、愉悦感,短期使用没有明显的身体依赖性。青少年偶尔“一玩”便上了瘾。合成毒品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不可逆的损害,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

  同时,这类毒品还会对心血管产生影响,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严重的可出现脑出血和猝死。合成毒品吸食者会在吸食后出现被破害、被追踪、嫉妒、自大等妄想以及幻听等病理性精神症状,导致行为失控、暴力犯罪,同时也会造成传播艾滋病、性病等社会问题。因此,青少年应该远离毒品,切莫因为一时贪玩、好奇沾染毒品。

  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常见的合成毒品有冰毒(甲基苯丙胺)、麻古、摇头丸、K粉、三唑仑等。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