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双鸭山
搜 索
双鸭山宝山区志愿服务搭起圆梦平台
2013-07-01 08:19:2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杨军 韩庆权 刘晓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7月1日讯 双鸭山市宝山区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助成长”活动,使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上有关心、学习上有关注、成长上有关爱。近日,记者来到宝山区,探访这种常态化爱心助学、助困模式的开展情况。

  10岁的王熙雅就读于宝山区星旺小学,患先天性白化病,单身母亲靠打工维持女儿医疗费和家庭生活费。“大手拉小手”活动开展后,宝山区传媒中心的20名青年志愿者与王熙雅牵手结对,承担起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并针对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分成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心理健康辅导等五个小组进行帮扶。一段时间以来,王熙雅变得开朗了许多,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区传媒中心还专门为王熙雅设立了一个固定捐款箱,使志愿活动实现常态化。

  在宝山村学校,记者见到了作为“大手拉小手”活动的校方联络人徐艳老师。徐老师告诉记者,宝山村小学有170多名学生,其中贫困学生就有50多名,单亲、留守家庭学生有30名,残疾儿童有5名,还有2名孤儿。到目前为止,第一批“大手拉小手”活动中实现对接的有22名,帮扶者为孩子们资助了学习用品、衣服、生活资金、营养午餐等。

  记者说想去一名学生家中采访,四年一班班主任王红梅老师引领记者沿着泥泞的村屯巷路,来到了受助学生于静的家。途中,王老师告诉记者,12岁女孩于静由奶奶依靠低保金独自抚养。

  在宝山区19委一户低矮的出租房中,记者见到了正在吃饭的于静。家中没有像样的陈设,炕沿边支起的一张“靠边站”角上摆放着一本字典和一个写有于静名字的本,一看就知道这是她每天学习的课桌。桌子上的蒸屉里,放着于静和奶奶的午饭。

  于静的奶奶薛秀珍告诉记者,帮扶于静的是位区领导,多次来家里看望,每次上门都不空手,钱、衣物和书包、本子,吃的用的都有,还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人生。

  薛秀珍边擦拭着眼角的泪花边说,自己67岁了,最担心孩子以后的生活没人管,现在看到这么多好心人关爱着小于静,放心多了。

  随后,记者又在六年一班班主任王希微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吉安小区10号楼受助学生李雪东的家。李雪东与双下肢高位截肢、双耳先天失聪的母亲相依为命。

  一进门,记者就看到一位小男孩正在擦地。王老师告诉记者,这就是李雪东。孩子的姥爷告诉记者,他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微薄退休金,给母子俩租下了这间40平方米的楼房。

  在“大手拉小手”帮扶中,区交警队与李雪东结成对子,送来吃的和学习用品,还常去学校看望孩子。“能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关心、关爱,我这个做老人的都替孩子感到幸福。”李雪东的姥爷感激地说。

  据区文明办主任介绍,年初以来,宝山区以“大手拉小手、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全区掀起向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献爱心行动,至今已结成爱心帮扶对子64个。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