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4日讯 2007年,记者在对兰西县医疗市场暗访时发现,兰西县已经近十年没有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在那里就业。当时兰西县能达到大学本科程度的医务人员不足5%。2009年,本报继续关注我省县乡医院人才状况,发现基层医疗人才严重匮乏的情况未有好转。日前,记者再次走进部分县城调查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建设情况,但调查结果依然并不乐观——兰西县已经15年没有进过一名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日前,省卫生厅厅长赵忠厚指出,要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人才培养与引进,争取到2015年底为全省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一名合格医学本科生,在实现病有所医的同时,还要力争病有良医。
2015年近在咫尺,基层医疗人才的建设能否如预期?相信持怀疑态度的不止缺人的基层医疗机构。
现实严峻。造成像兰西这样15年也来不了一名医大毕业生的“人才断档”现象,究竟是为什么?一番调查,“编制”成为绕不开的关键词。
怪相一个乡镇院空编三十个
农忙时节,患者人数并不多,但是兰西县平山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还有些忙不过来。护士长郭艳华说,从年初至今,她和卫生院很多医护人员一样,从没有休息过假日。五年前,院长谢和对记者说,他们卫生院最缺人。五年后,再次谈及这个问题,他告诉记者,卫生院有编制43个,但只有13人在编,其余的编制都空着,而实际医护人员46人,也就是说除了在编的13人,其余的都是聘任人员,需要卫生院自己承担这部分人员开支。
谢和告诉记者:“缺人和缺设备是最头疼的事。以前好不容易盼个专业人士来了,人家说这都没设备我来干啥?等我四处到省城大医院求来了人家不用的设备,能操作设备的人却不来了。”谢和告诉记者,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年龄都不大,平均年龄二十五六岁。这种年轻化其实并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一是学历低,专业水平不足,等培养成成手了,也就留不住了。“谁让咱不能给人家解决编制呢?”说到这,谢和有些无奈,“我们不需要扩编,只要把编制填满就行。”
记者了解到,有编制和没有编制的同岗位人员工资要差近2000元,而乡镇卫生院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药养医终结后,收入越来越少,而这部分聘用人员成了乡镇卫生院必须承担却很难担得起的大支出。这种对于专业医疗人才的渴求并不是兰西县平山镇卫生院一家,另一个县医院院长告诉记者,他们医院已经五六年没有进过一名正规大学医学毕业生了,他本人也多次到省里的医科大学招人,但因为不能给提供编制,只能无功而返。
记者调查发现,我省很多县城基层医疗人才都非常匮乏。也许,兰西15年未进一名医大毕业生只是我省基层医疗状况的一个个例。不过面对基层医疗机构严重缺人的现状,基层医院却“闲着”大把的“空编”不用,只能招聘临时工,多少隐晦在其中,引人深思。
现实钱少落编难几人肯屈尊
2013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对于人才求贤若渴的呼唤,很多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都想抓住基层医疗机构抛出的橄榄枝,但最终真正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从业的人却少之又少。总结起来,不外乎观念限制与待遇考量这两个现实问题。
一名临床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告诉记者,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他也主动放下身价,把眼光放在一些县级医院上。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到县城医院工作。“我应聘的一个县城医院工资才1500元,我读了五年的医学专业,求学成本至少10万元,十年都回不了本。更觉得不平衡的是,那些大中专学历的都有编制,而我作为‘根红苗正’的医学毕业生却只能当个临时工,当然不甘心。”另一位医学本科生告诉记者,医生也是熟练工种,锻炼机会少不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且如果同样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写在简历上也不好看。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应届大学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省市大中型医院,也有部分选择县(区)级医院,还有的去医药公司就职,甚至直接改了行。只有极少数大学生选择基层的乡镇卫生院。
原因理由有很多就是不便说
一方面是严重缺人的基层医疗机构,一方面是一职难求的医学毕业生,为什么就是衔接不上?难道真的只是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这一观念因素吗?日前,我省卫生厅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除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外,更多的隐性因素潜伏其中。
2009年9月,我省曾启动为全省68个县级医疗机构招聘千名医学毕业生工作,结果报名的只有600人,出现岗位数量>报名人数现象,甚至个别县出现只有一人报名甚至是“零报名”现象。更纠结的是,考试结束后,却出现被录取的毕业生在68个县城中的65个县不能顺利上岗的现象,大多数县(市、区)给出了没有编制、没有钱甚至是相关领导说不接收等等“客观理由”,导致这些考生无法上岗。本报记者通过跟进采访发现,其中除了部分考生出于就职地域远的顾虑没有到岗的个人原因外,不能明说的“客观原因”却始终难以摆上台面,一些县城的主管人员甚至选择拒接记者的电话逃避回应。
对此我省相关部门一名负责招录医疗人才的工作人员说,这其中不排除当地在自主招聘中有“自行安排”的可能,或是因为个别乡镇卫生院有编制但不一定有钱的怪现象。就目前乡镇卫生系统来看,一些没学历,没有能力的人占据着编制,这样的人如果不能走出编制,真正的大学毕业生就不能正当地补充进来,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匮乏问题也不可能解决。人为因素或者相关部门不作为将更不利于人才引进,对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是严重阻碍。
这几年,不少县级卫生部门已经意识到医疗专业人才匮乏的严重,纷纷出来招聘大学生。但因为政策、工资待遇等情况的限制,还是难引凤凰栖息。而其中更有不少县城不招人是因为人为因素。可以说,医学专业人才在县级医院正面临“断档”,而在乡镇一级卫生院人才链已经断掉了。
探求有些好办法值得试一试
采访中,在一片呼唤人才的呼声中,记者也看到一些县城已经行动起来,积极作为缓解和解决基层医疗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省卫生厅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比较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将医疗人才本土化,或者对村或者乡一级有条件的人员进行人才选拨培养,以及对口支援。他还指出,人才问题和政策倾向性有很大关系,一个地方对医疗事业是否重视直接影响到人才队伍建设。
青冈县人民医院院长高忠林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医院新进了99名在编的医学人才,其中还招来了2名研究生。高忠林告诉记者,除了招录专业人才,他们也积极联系大医院对于本院医护人员进行“传帮带”,攀大医院的高枝,让大医院的医疗技术骨干到县医院来出诊做手术,我们在一旁学,临床教学效果显著。高忠林说这是“借鸡生蛋”。而民政乡中心卫生院院长孙岩告诉记者,咱这小庙招不来大菩萨,攀不上高端人才只能把眼光投到下面,在乡镇卫生院所辖的村卫生所中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