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算不上假期的暑假
2013-08-04 11:54:3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洪霜 王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位于教室外的暑假课程表。

  东北网8月4日讯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暑假根本称不上是假期,因为他们只是换了一个环境,依然要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奔波于家与课堂之间。

  在假期里,无论是否补习,任何一个学生都会说出很多文化学校的名称。这些文化学校到底有多火,三伏天里是否还有孩子坚守在课堂上?2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准小学生进补习班

  为小学打“提前量”

  时间:2日8时30分许

  地点:北安街一家教育机构

  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批稚嫩的面孔将出现在各小学的校园里,很多家长说,这个暑假,可能是这些准小学生最后的“轻松一夏”了,可是,这些本应尽情玩耍的孩子们,就有人提前坐进了“小学课堂”。

  在道里区北安街上,有一家教育机构就有针对准小学生的学习班。2日8时30分许,记者遇到了匆匆赶来的一对母子。一番交流后记者得知,孩子刚满6岁,即将上小学。孩子的妈妈说,孩子挺淘气的,平时也不爱学习,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她心里很不托底儿。7月初,有家长提出要给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她挺好信儿就带孩子过来了。在老师单独为孩子测试后,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不认识的汉字太多,做错的数学题也不少。怕孩子上学后跟不上,她一咬牙为孩子报名学习。这位家长听招生的老师说,这里的授课老师是重点小学的资深教师,孩子全天上课,补习班负责提供午饭,学期6周学费3100元。

  记者跟随这对母子走上二楼,此时只有这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上课,记者看到,教室内坐着不到10个孩子,他们都是即将上小学的,在这里,他们每天学习加减法、学习汉语拼音和汉字。每天放学,老师会给孩子留几行硬笔作业。

  一个半月就要3100元,对于如此昂贵的学费,这位年轻妈妈也很心疼,但她说,孩子底子基础没打好,她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宁可自己节省些,也要争取给孩子打出一点“提前量”,最起码能巩固一下学前知识,孩子入学后不会太吃力。

  一对一补习

  2小时230元

  时间:2日11时50分

  地点:西大桥附近一家教育机构

  很多家长都知道,在西大桥附近聚集着不少教育机构,暑假里,每天都有背着书包的孩子在那里出出入入。2日11时50分许,记者来到西大桥附近的一座大厦,此时正值午休时间,不断有下了课的学生从楼梯间里走下来。在一家一对一的教育机构,记者看到教室不是桌椅、黑板的格局,其结构布置更像是写字间,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坐在同一个桌子前,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负责招生的老师说,这里的授课老师来自我市不同学校,都有带过毕业班的经验。以为即将上初二的学生补习数学为例,学生需要先参加测试考试,考试打破了传统试卷的形式,通过电脑内的题库随机进行,根据学生对初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过去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以及巩固的时间。因为是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这里收费比较高,每节2小时,从240元、260元到280元不等,如果提前预存的学费多,达到35节,初二的补习费用可以降到每节230元。

  这位老师说,如果孩子对老师的讲课不适应,学校可以安排换老师,课程进行三四节以后,家长可以与老师见面,老师把孩子存在的问题反映给家长。但学校不会把老师所在的学校告诉给家长,家长至多只能知道老师的姓氏。在这家一对一的教育机构走了一圈,虽然已近中午,但至少有三名学生正在接受辅导。

  楼内孩子上课

  楼外家长席地坐

  时间:2日9时

  地点:嵩山路一家文化学校

  2日9时许,位于嵩山路上的一家文化学校。32℃的高温,操场上依然聚集着数十位家长,他们或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挥动着扇子,或席地而坐交流着对孩子补习的感受。门口的一个黑板上,张贴着各年级的课程表。在这里,开学上初一的年级叫“新初一”班,以此类推,还有“新初二”班、“新初三”班。刚走进一楼,一间教室里传出讲课的声音,顺着声音走过去,记者看到一间教室里坐着大约20多名学生,老师正带领他们做习题。

  记者以要为“新初二”的学生补课进行咨询。负责接待的老师说,“新初二”的暑假课程已经结束了,如果要上,只能等到8月末,再带孩子过来参加考试,学校根据考试成绩为孩子分班、分座位。与其他补习机构天花乱坠地介绍方式不太一样,这位老师不愿做过多介绍,记者问一句,她回答一句。在断断续续的对话中,记者大概了解到,这里的任课老师有学校自己的老师,也有外聘的老师,语文每节课41元,数学50元,如果缺课了由老师负责补习,学校不退费。语文科都是大班额,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个班级有一百七八十个学生。

  9时30分许,在墙角下,两位孩子的姥姥坐在台阶上,不时看看时间,然后继续唠嗑。从她们的聊天中记者得知,她们是“新初一”班的孩子家长,这个班有近200个孩子,每天8点上课,10点下课,上课时学生虽然在一间教室,但被划分了4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1名老师维持秩序。其中一位家长说,当天是孩子们的第二节语文课,第一节课上完后,外孙特别兴奋,说老师讲得好。

  随着10点下课时间的临近,赶来接孩子的家长聚集到校园里,本来坐在角落里聊天的家长也慢慢地走到楼门口,焦急地等着孩子们,这场景让记者想到每年的高考考场。10时10分许,下了课的孩子蜂拥而出,家长顺势接过孩子的书包,这其中,还有孩子要赶更晚一些的课程。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