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3日讯 跨越9年,阎阿红的眼角膜再次移植成功,为七台河农民丁凤芹带来光明。
“我能看到‘山’了!”12日9时45分,当医生在哈医大一院眼科三病房暗室为前晚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的丁凤芹揭下眼纱后,她盯着视力表不敢置信地惊呼。
媒体报道的《阿红眼角膜传递两世光明》引起强烈反响。受到阿红精神的感召,12日,丁凤芹的三个女儿和很多有爱心的市民纷纷来到省眼库填写了自愿捐献眼角膜协议书。一天56人自发签约,这是省眼库历史上签约数最高的一天,冰城再现眼角膜捐献热潮。

刘平院长为丁凤芹检查视力。
11日20时,59岁的丁凤芹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二次眼角膜移植复明术,这枚眼角膜是阿城电视台女记者阎阿红自愿捐献的,9年前它移植到张子丽老人眼中,张子丽5日去世后再次捐出,丁凤芹成为眼角膜受益人。

丁凤芹三个女儿签捐献眼角膜协议书,同时也替母亲签了一份。
昨天9时45分,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刘平为丁凤芹慢慢揭开了眼纱。“睁眼的一瞬间,眼前突然一亮,黑了40多年,我终于能看见了。”丁凤芹仔细看着三个女儿,颤抖地一个个喊出名字,女儿们高兴得直抹眼泪。
站在视力表前,丁凤芹能清楚地看到第三行,视力为0.25,几天后她的视力会进一步提高。刘平说,眼角膜恢复是个漫长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眼角膜才能恢复正常完全拆线,但从术后情况看,阎阿红的眼角膜已完好地移植到丁凤芹的眼中。
看到母亲重见光明,三个女儿决定一起签订眼角膜捐献协议,为更多需要眼角膜的人留下光明。
“我死后也要捐出眼角膜,让和我一样的人能重见光明。”丁凤芹说,等眼睛恢复几天能看清东西后,她将亲自在眼角膜捐献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一对老两口看到报道后主动来签捐献眼角膜协议书。

丁凤芹的女儿们通过《新晚报》了解到,这枚眼角膜来得如此珍贵。
“从没见过一天来这么多人签约”
昨天是省眼库工作人员们最忙碌的一天,一整天共有56人自发地来到省眼库签订自愿捐献眼角膜协议书,人数之多创省眼库单日签约数量之最。
10时30分,66岁的房宝贵一家三口来到省眼库要主动捐献眼角膜。房宝贵说,自己是一名退休的法官,老伴是退休的小学校长。9年前,阎阿红捐眼角膜的事迹就深深感动过他们。以前也想过捐献眼角膜,可一直不知道怎么捐。这两天再次听说她的事迹,老伴感动得直掉眼泪,正好赶上大女儿打电话说想捐眼角膜,一家三口便相约过来了。为了到省眼库签约捐眼角膜,身为14中数学教师的女儿房玉冰特意请假赶了过来。
“死后留着眼角膜有啥用?还不如捐出来给有需要的人,对于我们来说,这真不是难事。”房宝贵说,虽然他们年龄很大了,却没有死后保全尸什么的迷信观念,为社会做点贡献比那些空话有价值得多。


2004年末,72岁的张子丽移植阎阿红的眼角膜后重见光明。
“平时每天来签订自愿捐献眼角膜协议书的也就两三位市民,除了省眼库搞的大型签约活动外,从没见过一下主动来这么多人签约。”省眼库工作人员岳朝英告诉记者,昨天来签约的市民最年轻的20岁刚出头,最大的66岁。除了自发而来的市民,还有眼科医院20多名年轻的医护人员“组团”来捐眼角膜。据介绍,从1999年省眼库成立后,哈医大一院九成以上的医护人员都签订了自愿捐献眼角膜协议书。
已有两万多人在省眼库登记捐眼角膜
刘平告诉记者,从阎阿红捐献眼角膜,成为我省第一个自愿捐献者之后,自愿捐献者越来越多。近来,受阎阿红和张子丽奉献精神的再次感召,哈市又再现捐献热潮。目前,省眼库记录的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已达到2万多人。

2004年末,22岁的贫困大学生许国兵移植阿红眼角膜后复明。
今年11月5日,81岁的张子丽离世,她也选择了捐献眼角膜。昨天,阎阿红的眼角膜再次移植成功,为丁凤芹带来光明。
目前,我省因眼角膜疾病致盲的患者有4万多人,其中有50%的患者可以通过眼角膜移植重获光明,但目前到省眼库登记等待眼角膜的患者只有100多人。很多患者不知道或不相信眼角膜移植重获光明的途径。由于在省眼库排队等待的患者比较少,现在患者登记后,大约半年便可获得眼角膜移植的机会,眼角膜移植费用一般在1万元左右,医疗费用也在正常家庭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刘平希望更多眼病患者能积极争取眼角膜移植的机会,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自愿捐献眼角膜的行列中,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
眼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凸形高度透明物质,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加上晶体的屈光力,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如果把眼睛比喻为相机,眼角膜就是相机的镜头。
眼角膜
阿红眼角膜传递光明
2004年9月,身患子宫内膜癌的阿城电视台记者阎阿红在离世前,决定将自己的眼角膜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