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6日讯 9月25日5时40分,已经晨练了2个小时的刘老汉,漫步走回家。

老人家里的书籍、报刊、资料,堆了满满一间屋子。
中等个儿、小平头,走起路来步伐轻松……如果不问,你一定看不出眼前这个人已经是67岁的老人了。虽然已是初秋时节,可早起晨练的他,只穿了件短袖T恤,让不少年轻人都啧啧称叹。
老人叫刘文革,不仅身体倍儿棒,还“学富五车”。
小区里有个知名“宅男”
在万宝小区,刘文革可是个名人,“报纸有名,电视上有影儿”。他从1983年开始长跑,每天跑1万米,足足坚持了30年,身体特别硬朗,是远近闻名的健身明星。
不过,大伙都觉得刘文革平时有点“蔫”,不大和别人来往。他不像附近的一些老人,打个麻将、下个棋、跳跳广场舞。他不常出屋,外人都不知道他究竟宅在家里鼓捣些啥。
对于大家的说法,刘文革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别人当然不知道,他不出屋宅在家里,是在读一个人的“大学”,而且这一读,就读了12年!
“我2001年从建设中专提前退休,当了一辈子教师,站了一辈子讲台,一直忙忙碌碌的,刚退下来时闲得难受,在家待不住,但又不知道该干点啥好。”说起刚退休时的生活,刘文革觉得有些灰暗。
“个人大学”一读12年
2002年,刘文革突然意识到,人退下来了,也不应该消沉,退休后的日子同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他萌生了上“个人大学”的想法。

67岁的老人每天长跑,身手矫健。
刘文革给“个人大学”的定义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可以通过系统规划,选取健康、保健、文学、绘画等方面书籍和报刊,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大纲,在家学习……
从2002年开始,刘文革就给自己制订了“个人大学”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5小时,健康保健、文学、绘画、国学,这一学就是12年……
12年间,他博览群书,光笔记就记了厚厚一大摞,书籍、资料挤满老人整整一间屋子。
收获随之而来,他的多篇关于健康保健方面的论文在国内获奖……
今年,老人把“个人大学”的学习方向,定到了国学和绘画上,为此,他买了不少书,每天端坐书房,沉醉其中,特别满足。老人幽默地说:“学习就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老人还喜欢唱歌,经常跟着伴奏带唱上半小时,他说,唱成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唱歌可以传达心中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每天晨跑1万米的习惯,刘文革坚持了30年,今年起,他把运动量减到了6000米。他说:“锻炼是把双刃剑,人得服老,锻炼要科学,不能逞强,否则肯定会出现问题。”
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到了这个岁数,最重要的就是心态,要乐观面对生活,豁达地看待事物,开心过好每一天。现在物质生活好了,老年人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提高精神生活质量,而精神健康同样需要学习。我有个‘三天理论’,就是要忘记昨天,珍惜今天,过好明天,知足常乐……”老人笑着说。
老人说,12年在家读书看报,写写画画,收获颇丰,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头脑,也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不打麻将、不跳舞,大爷大妈还能干些啥?67岁的刘文革老人用自己的12年,给出了绝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