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破题实现旅游“九个第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黑龙江发表重要讲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总书记的话,如响鼓重锤,既赋予了林区保护生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又指出了林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路径。
大兴安岭地委、行署以“学讲话、谋振兴、闯新路”为契机,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找到破解转型难题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发展“六大产业”、实施“三大工程”、营造“两大环境”战略部署上来。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兴安岭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从旅游地产、养生养老、景区建设、民宿建设、旅游市场监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认真取经,对照整改,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规范化推进。他们在全省旅游行业创造了“九个第一”:第一家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第一家成立旅游项目评审委员会,第一家成立旅游质量安全办公室,第一家开发“兴安智慧游”APP手机终端,第一家借助旅游大V自媒体开展旅游营销,第一家开展热气球空中旅游观光项目,第一家实现旅游推介的全球视频直播,第一家理顺旅游执法手续,第一家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调研文章。
2016年,接待游客56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3%,25.12%,成为林区经济增长新亮点。

林区版画创作。
生态旅游产业被大兴安岭提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确定到2020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8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16%。全区新增3A级以上旅游景区20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万人以上的主要预期目标。
转型发展需要“多条腿”走路,森林生态食品、生物医药、森林碳汇、水经济和绿色矿业及文化产业等“六驾马车”亦是风光无限,正奋力拉动林区经济向前。
2016年,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大兴安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全省推出了低空飞行、热气球旅游观光项目和旅游公共服务兴安智慧游APP,举办了“东北亚绿色发展(漠河)论坛”、全国“跨越险阻2016”地面无人系统挑战赛、森林山地自行车赛、中俄国际亲子徒步大赛、中国最冷小镇四季风光摄影大赛、第32届中国北极青春诗会和龙江诗人走进大兴安岭等宣传活动。呼玛连续举办开江主题文化活动周,打造了“南有钱塘观潮,北有呼玛开江”的界江旅游文化品牌。与中促旅签署了漠河生态、冰雪健康养老小镇项目,打造了北极村和加林局两个冰雪乐园。扎实推进了百万头森林猪养殖加工、蓝源智农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等项目,有148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建成了加林局和呼玛2个国家级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十八站北五味子和韩家园菊苣种植加工等项目积极推进。图强、松岭等5个碳汇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夫山泉矿泉水、岔路口钼铅锌多金属矿等项目进展顺利。呼中龙首洞旧石器遗址经测定距今1.2~1.5万年,电影《爱的北极光》、《蝴蝶有棵树》、纪录片《原始秘境·兴安呼玛》、《寻梦塔河》在央视播出,全区文化企业发展到100余家。中科众创空间和股权投资孵化基地正式启动,已有林格贝、绿源蜂业等8家企业成功上市。目前,六大产业已经成为转型发展的强劲动能。
转中有进,进在民生改善上。连续3年为职工涨工资,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和林业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比2013年增长30.4%和28.4%,为林业职工首次设立发放了住房公积金。将城镇居民、林业职工贫困人口全部纳入脱贫攻坚范围,实施全口径脱贫,职工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随着这些动能的集聚释放,林区转型发展必将更有活力、更有质量、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