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2日讯 相亲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期待“黄昏恋”的老人们,纷纷加入了“相亲大军”。
然而,黄昏恋中,不少老人开始“拼子女”,由于过于看重子女条件、对方收入和身份,造成相亲屡屡受挫。

百般挑选难觅合适人
今年60岁的张阿姨,居住在大庆市东风新村四区,老伴前年因病去世。老伴去世后,张阿姨一个人生活,有时到女儿家,帮着接接外孙子。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觉得很孤单。前不久,她患上了感冒,在家躺了两天。女儿白天工作很忙,下班就要接孩子,看孩子写作业,也没时间照顾她。
患病的她,很希望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妈的心思,女儿看出来了。这段日子正托身边的熟人,给妈妈找老伴。
张阿姨的女儿李女士说:“我很忙,一星期能回一次家就不错了,父亲去世后,母亲话越来越少,特别希望妈妈能找到一个懂她的人。”
记者到了解到,几天前,李女士的同事给张阿姨介绍了一位男士,见面后,开始谈得还不错,可当男方和张阿姨提到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在私企打工后,张阿姨态度冷淡了许多,最后委婉地拒绝了对方。
前天,李女士的朋友,又给张阿姨物色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是退休工人,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俩人见面后,张阿姨对对方的印象还不错,可当得知对方收入没自己高,房产落的是儿子的名字时,张阿姨又没同意。
原来,这张阿姨退休前是科级干部,收入比较高,自己还有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女儿又是公务员,她觉得自己的条件这么好,应该找个条件好的,这才有面子。
过度挑剔错过好姻缘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再婚的老人,大多表现得精神焕发,患病率较低;而因子女干涉未能再婚的老人,则精神压抑、萎靡不振。
俗话说“少是夫妻老来伴”,老年人再婚,不仅是为了给自己找幸福,也是为了给子女减轻负担。
“老人相亲,拼子女、看收入、看房产,追求门当户对心态,有好的一面,但过度追求,会错过好姻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芳认为,老年人再婚,除了注重情感因素外,还要看生活条件的搭配。门当户对,可以不造成太多的反差,但过度的挑剔,也会错过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
毕竟,两个人在一起,感情和共同的爱好最重要。这样生活得才能长久幸福。
“黄昏恋”需要法律保障
如何才能使再婚老人维护好自己的权益,享受晚年生活呢?就这个问题,黑龙江美亚律师事务所律师白宇宙,给了一些建议。
首先,再婚老年人,双方应当签订一份婚前协议,对双方婚前财产的归属,进行详细的约定。明确约定婚前财产的归属及生活费、医疗费、子女关系、婚后财产问题。
任何一方的婚前财产,由自己的子女继承,与对方子女无关。对于婚后所形成的财产,夫妻间有相互继承的权利,以书面遗嘱或公证遗嘱的方式,排除双方子女继承的问题。再婚后赡养关系不变。老人再婚后,子女仍要赡养自己的老人,子女有义务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双方形成书面的约定,对于再婚生活可以有些保障。
另外,还有部分老年人,不领证搭伙过日子。如果老年人选择这种方式共同生活,也应签订一份协议书,以明确双方在共同生活期间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双方生活期间的收入、债权债务、必需的生活花销及共同生活后财产的归属、生病后医疗费用的支付等,都应以书面的形式加以约定,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