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2日讯 大庆市坚持防风险、解难题、补短板,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五年期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下降22.4%,八类案件发案下降40.47%,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注重顶层设计。五年来,大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平安建设纳入全市发展大局,从顶层设计入手,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平安大庆“三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平安大庆“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把深化平安建设作为“发展的前提、稳定的基础、头号的民生”,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每年召开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会议,逐级签订综治目标责任状,严格兑现奖惩。五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累计投入平安建设经费7.75亿元。
二、畅通诉求渠道。开通了大庆市网络问政平台,截至目前,总访问量突破650万人次,收到群众问政留言3.2万条,答复率99.64%。市司法局和大庆日报社联合打造《说和》矛盾调解专栏,建立“说和”工作站86个,举办了六届“说和”大会、小型专题“说和”会10余场。同时,支持市长热线,政务微博,新闻传媒集团的“大城小事”、“四大帮办”、“绝对现场”等品牌调解平台,建立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10类专业化调解委员会、753个人民调解组织,确定村屯法律援助员519名、法律援助工作站101个、全市专兼职调解员5770人。打造了“赵大妈调解室”、“爱心大姐工作室”等108个品牌特色调解组织,建立信访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人民调解中心,80名律师无偿入驻。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初步建成半小时法律援助工作圈。五年来,全市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84万件,市、县(区)两级政府共开展风险评估项目194个,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三、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率先制定了《大庆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办法》,市、县(区)两级财政共设立专项救助资金1761万元,累计救助3223人次。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工作,共奖励217人,发放奖励资金7.3万元。创新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保险和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工作,目前已累计为302名监护人和257人交纳了保险费用29.17万元。创新流动人口居住证采集方式,制度设计上遵循居住证管理制度,办证流程上首创十指指纹和DNA信息的采集方式。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居住证40多万张,采集指纹信息36万条、DNA信息29万条,新市民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信息采集,已经累计发现违法线索5000条,查处各类案件3.5万起。出台了《大庆市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迫逃办法》、《关于加强社区矫正信息通报工作的意见》,制发社区矫正“三项清单,累计接收7744人,解除6276人。
四、强化智能化建设。全面实现市区公共区域的12891个探头和四县924个公安视频资源联网整合,整合社会实有单位6127家、探头总数为72366个,实现视频联网共享实有单位2785家,探头40010个;安装农村地区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监控探头1039个;安装十户联防报警器、红外线报警器等简易技防设施6万套,全面提高了科技应用能力。五年中,全市治安案件下降51.36%,盗窃案件下降11%,抢劫案件下降53.5%,抢夺案件下降77.67%。
五、坚持开展集中整治。把工作着力点聚焦到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整治上,每年都对影响全市安全稳定的各类因素进行全面疏理,重点对信访、油化企业、金融、流通、环保、校园、治安领域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排查整治,一大批问题隐患得到有效治理。2012年开展了油田治安秩序专项整治活动、2013年开展了“两抢一盗”专项打击活动、2014年开展了打击逃废银行债务专项行动、2015年开展了“五大领域”专项整治、2016年开展了火车站地区治安秩序专项整治。特别是2016年开展了大庆站综合治理工作后,及时研究全市火车站地区管理办法,确立综治牵头、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使大庆东站和大庆西站地区治安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加强寄递物流行业安全管理,实施联合执法,推动寄递物流企业严格落实安全检验“三个100%”制度,整治重大安全隐患94个,行政处罚10起,督促寄递企业购置X光安检机,对符合财政补贴的8家快递企业,申请专项补贴41.3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