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6日讯(李华虹 曹玥 记者 杜筱) 6月6日是第五个中国房颤日。据了解,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高,一旦得了房颤,患中风、心衰、老年痴呆的风险都会增加。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提示,房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风是房颤致死致残最严重的并发症,别把心脏“乱跳”不当回事,房颤需要重视并且发现症状后及早治疗。
为普及心房颤动疾病知识,帮助百姓摆脱疾病困扰、提高生活质量,在6月6日第五个中国房颤日之际,哈医大二院心内科主办了“爱由心生——关注房颤,及时就诊”健康大讲堂活动,使得百姓们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互动和交流。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心内科病区主任袁杰教授和心内科副主任李述峰教授组成了顶尖的讲课团队,针对如何及时发现房颤、怎样治疗房颤和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等,老百姓最关心的健康问题进行了专业详细的解答。
据了解,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房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规律的活动。房颤发作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滞留在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和中风的危险。它的症状包括胸口砰砰跳,跳的不规则,有时感到气短、胸闷、头晕、易疲劳等,如果心率过快还可以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房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高,75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可达5-15%。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及其它因素影响,房颤全球发病率剧增。我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约有1000万人罹患房颤,一旦得了房颤,患中风、心衰、老年痴呆的风险都会增加。
于主任提醒,如果有一天,你的心脏“乱跳”就像鱼儿扑通扑通猛跳一阵,这究竟是不是一种病呢?也许只有几秒钟或者几分钟,但是你千万不要大意,这可能是房颤的信号。房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由于反复发作的不适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重者由于心力衰竭、中风等并发症致伤、致残。有研究显示,中风是房颤致死致残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而提高,所以房颤治疗越早,获益率越高。因此,别把心脏“乱跳”不当回事,房颤需要重视并且发现症状后及早治疗。
于主任强调,目前房颤治疗最理想的目标是通过药物治疗及房颤射频消融治疗使转复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因此希望根治房颤的患者,早期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药物不能根治房颤。而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要通过药物控制心室率,同时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或者接受左心耳封堵术,以预防心房血栓的形成,进而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
相关链接:如何预防房颤?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愉快的心境是房颤的预防中最基本的,因为人在精神紧张时体内交感神经会激活,可促进快房颤的发生;控制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有研究显示肥胖患者发生率明显增加,并容易出现持续性房颤。
戒烟、限制饮酒。正在吸烟人群患房颤的风险是从不吸烟患者的2倍;饮酒也可以增加房颤的风险,饮酒是一些房颤患者发病的明确诱因,并且饮酒剂量与房颤患病率明显相关,每天摄取酒精量每增加10克,房颤风险就增加约8%。
限制或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等。
控制好相关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并经常监测,使血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减少血压的波动,因为长期血压升高可引起心房扩大、心房纤维化,导致房颤的发生,到目前为止高血压是房颤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和伴发疾病。
糖尿病患者要通过运动、控制饮食、药物等方法使血糖达标。冠心病患者要规律服药,控制好血脂水平,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衰患者积极控制心衰。如果有严重心脏瓣膜病的患者,需要及早考虑手术治疗。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即夜间睡眠打呼噜的人也要提高警惕,OSAS患者更容易出现新发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