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6月8日讯 1987年,恢复高考已有10年光景,当年的高考虽已不再是恢复高考之初的“改变人生命运的大考”,但是不足三成的录取率还是把很多人挡在了大学门外,那时的大学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之骄子。
复习资料很少 全靠跟着老师学
“现在的学生是幸福的,他们高考复习可以参考的资料很多,而我们那时复习资料少得可怜。”回想起30年前的备考情景,白素英颇有感慨。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的白素英在高中时就立志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是,当时的复习资料很少,所有备考只能依靠那几本教材,唯一的复习资料就是英语语法书,而那本语法书让白素英翻了一遍又一遍。
白素英说,当时全班六七十人,最终只有20多人考上了大学,白素英就是其中之一。谈及复习秘诀,白素英笑着表示:“就是跟住老师。”由于缺少复习资料,白素英的课堂笔记记得非常全,课下她都反复地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问老师,没有大量的复习题,白素英就把教材上的习题做了又做,直到熟练掌握知识点。
对生物感兴趣 报考专业全是生物类
那时还是考前报志愿,这对于第一次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个考验,白素英是幸运的,她顺利地被志愿表上的大学录取,但是低估了自己的分数还是让白素英的高考留下了一丝丝遗憾。
白素英回忆说,当时自己对生物非常感兴趣,所以报考的专业都是生物类专业。“填报志愿时并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也不知道分数线,完全就是凭兴趣。”白素英笑着说,为了保险起见,自己的志愿报的全是二本院校。
白素英的大学同班同学共37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上了大学之后的白素英,学习了与高中完全不同的生物学知识,如鱼得水,对生物学愈发地喜爱,决定要在生物学领域继续工作。白素英经常往返于实验室和自习室,尤其大四考研时,更是加倍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白素英终于以应届生的身份考取了研究生,成为了当时班级唯一一名考上研究生的同学。
之后,白素英顺利读博、攻读博士后,现在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也小有名气。“感谢当年的高考,造就了一个现在的我。”白素英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