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高考40年:致奋斗的青春 1997年考前报志愿很刺激 错过清华收获爱情
2017-06-09 06:36:15 来源:生活报  作者:朱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6月9日讯 又是一年高考季。回想起1997年自己经历的高考,哈工大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薛名辉颇为感慨:“那时都是考前报志愿,填志愿最大的依据是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这样的报考方式非常‘刺激’。”薛名辉介绍,因为自己成绩始终排在学年第一,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又拿到超过620的高分,所以校长鼓励他报考清华大学。“看到校长对我期待那么高,就想着冲刺一下清华。”不过,那一年的高考,薛名辉最终遗憾地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

  父亲借车陪考助阵 语文失利错过清华

  1997年,年仅16岁的薛名辉走进了“高考战场”。当时,私家车还是个稀罕物,但为了给儿子助阵,薛爸爸特意借了一辆车载着他陪考。“我语文答得很不好,一些选择题我都没把握。结果,那年我的语文成绩特别不理想,只拿到80多分。”薛名辉介绍,好在自己其他科目发挥正常,总分拿了580多分,被一表第二志愿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录取。

  据悉,当年黑龙江省的理科考生分数普遍偏低,虽然薛名辉高考发挥失常,但他当时的成绩除了清华、北大、人大这三所高校上不了,国内其他名校都可以考上。薛名辉说:“当时被录取后,我有两个选择,上大学或复读。但看别人都要去上大学了,我心里也比较慌,毕竟那时候年纪也小,留级复读对自己来讲还是挺大的考验,而且哈尔滨建筑大学的建筑系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很高,纠结了一阵后,还是决定去上学了。”

  读研时与妻子相识 为了爱情留校读博

  建筑系的学习忙碌并快乐着,在经历了对专业的不解到喜爱的历程后,薛名辉选择继续留在学校攻读硕士、博士,随后又留校当了老师。回顾这段经历,薛名辉说:“当年清华梦没实现,我年纪还比同学小两三岁,就想至少再读一个研究生吧,晚两年参加工作也可以。然而,人生的际遇也很奇妙,我读研时与现在的妻子相识,她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直接留在了哈尔滨的一所高校任教。爱情至上,我最终又选择留在本校读博。”

  说起高考对自己人生最大的改变,薛名辉笑着说:“那就是把我从一个纯理科生变成了一个文、理、艺术兼修的人,建筑学为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那个世界是我20岁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薛名辉说,现在他有了人生新的目标,那就是做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在哈工大建筑学科开放、多元的平台上,做更多“建筑,让社会更美好”的尝试。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2017高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