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克东县以人为本,把民生福祉放在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使百姓的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
大力加强城市改造。2017年,克东县按照既定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建设支撑、管理提质,努力建设文明美丽家园。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快学府园小区、禹王大豆周边等地段房屋征收进度,为实施棚户区改造创造条件;依法解决温馨家园、鑫鹏家园等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结合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以贫困户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在市政建设方面,3500平方米的山前便民路已建设完成,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即将施工,路灯电路改造维修和主次干道维修正在进行,南北大街路面铺设及排水设施改造即将启动;适时推进西、南两个出城口道路拓宽和绿化提档升级,计划新增城市绿地8万平方米。在城乡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全面提升保洁质量和水平,大力整顿城市秩序,切实改善城市对外形象,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利用项目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重点抓好实验小学教学综合楼、宝泉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和昌盛中学食宿楼等建设项目。实施教师能力和教育质量“双提升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在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验收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查缺补漏,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医院发展活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成县医院门诊楼扩建工程,筹划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成村级卫生室52个,进一步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
积极发展文体事业。结合脱贫攻坚要求,抓好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建设,加强乡镇文化站管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继续组织开展“激情夏日”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做好旅游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不断提高克东文化综合实力和对外影响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开展全民“双创”活动,计划全年新增就业3500人。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全力抓好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三医”联动和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努力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克东满绣”。
合力攻坚精准脱贫扎实推进
克东县有扶贫任务村55个,其中贫困村40个。克东县始终把抓好脱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合力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目标。
过去的一年时间,克东县坚持走产业化、精准化扶贫的路子,深入实施“1237”脱贫工程:“1”是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脱贫;“2”是依托种养两大特色产业牵动脱贫;“3”是依托三大主导产业支撑脱贫;“7”是依托七大政策体系保障脱贫,压实“一联五”帮扶机制,整合扶贫专项资金、行业资金和财政资金,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主导产业,定向扶助特困群体,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实施“1237”工程,通过措施再加强、力度再加大、投入再增加,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四个班子领导全部纳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之中;成立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副书记和副县长共同担任,办公室下设统筹协调、督查考核、强化宣传和推进落实四个工作组,全面负责脱贫任务的分解和责任的落实。
做好精准识别。全县上下协同,全力抓好精准识别工作。在坚持各乡镇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村两委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抽调县直部门干部、乡镇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组成核查小组,协同开展工作。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逐村逐户逐人比对,据实识别核查,确保严格进出,避免疏漏。同时把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的相关政策向贫困户宣讲清楚,保证贫困人口知晓率。严格按程序操作,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对识别结果进行评议,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严格实行“两公示一公告”,保证全体村民知晓率,广泛接受全社会监督,精准确定贫困户名单,确保实现中央提出的脱贫“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目标。
定点驻村合力帮扶。在省市派驻1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30名驻村帮扶干部的同时,克东县对县派驻村扶贫工作队进行了调整和加强,实行“一对一”定点驻村扶贫。全县共派出88个驻村扶贫工作队、221名驻村扶贫干部,真正实现扶贫部门定点、扶贫责任定人、扶贫工作定向。驻村扶贫工作队重点做好5项工作:一是针对贫困户对接政策,开展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金融扶贫,把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因村因户施策,制定科学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推动规模化经营,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特色产业,推动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三是逐户走访,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四是协助贫困村“两委”抓班子、带队伍,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贫困村脱贫的内生动力;五是把关精准退出标准,确保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达到3个百分之百,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定点扶贫的村至少发展1~2个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建设1~2个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贫困村实现“三通三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