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4日讯(记者 许诺)当40米长10米高的幕布,两侧弧形屏幕映入眼帘,视觉仿佛被包裹住了,观众起初是一种惊奇。而这500平米的总屏幕,之后展现出的美感与张力是冰城观众从未有过的绝佳体验。7月4日晚,《酗酒者莫非》在哈尔滨收官演出。

《酗酒者莫非》剧照。

钱程参与戏剧创作。

钱程参与戏剧创作。
《酗酒者莫非》根据已故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改编,由“欧陆剧场界的巨人”波兰“教父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亲自执导,男一号定位王学兵,使整部剧话题感十足。剧目以电影为背景、用话剧表现的寓言故事就这样编织了一整个夜晚。故事在虚幻与现实中切换,人物在屏幕与舞台间反复穿梭。
说到这部戏的创作,翻开哈尔滨大剧院院长钱程的朋友圈,从5月份开始,钱程就开始密集的、成天成宿的、滔滔不绝的在讲《酗酒者莫非》排练的花絮。钱程和《酗酒者莫非》的主创团队,放弃周末、冒着酷暑,有的工作人员带着孩子奋战工作岗位,他们正为了6月份《酗酒者莫非》的世界首演迎着曙光砥砺前行。似乎他的所有时间全部用到这部戏上。“有一种终于实现了做一部将电影作为舞台背景的话剧之设想的‘牛事’”。如今,这部戏呈现在舞台上,无论是从思想深度、表现形式还是表演技巧,都不逊于国际水平,甚至“还有望进军国际主流戏剧节”。
《酗酒者莫非》作为一部大戏,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投射了观众的内心。演员王学兵用大段大段的经典台词,大段大段的英语对话,在让人看出其演员功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思索。更对欧洲剧场奖获得者的波兰戏剧大师克里斯蒂安·陆帕多了一份敬佩和感激。将“不可能被搬上舞台的话剧”呈现给中国观众,陆帕无愧于“精神拜访”的形容。该剧导演陆帕用中国团队,还能诠释出中国话剧语境下的西方审美、舞美、文化等元素,话剧舞台上多了电影等视频的尝试,让我们看到现代话剧改编、“思潮”的挑战与未来的诸多可能性。
已经连演四场的《酗酒者莫非》今晚即将落幕。长达五个小时的戏剧充满前卫因素的中外合璧的作品,远离宏大叙事和武断界定,在剧场里反复纠结的拷问内心和思想,砥砺世界的荒谬。
长达五个小时的演出,结束时已夜半24点52分,王学兵领衔的11位演员出来谢幕,引来剩余的一小部分观众的长时间掌声。冰城网友感慨的说,这掌声既是给演员如此辛苦的呐喊,也是为自己挑战最长观剧记录的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