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动车组拉动美丽城区再升级
——哈尔滨市香坊区城管局开启管理、执法、作业“三位一体”
东北网7月12日讯(记者 迟亦达)智慧城管模式,新机制正驱动着辖区环境加速蝶变……近日,哈尔滨市香坊区街路环境正在经历一场提档升级革命,而驱动环境变化的引擎则是香坊区打造了管理、执法、作业“三位一体”智慧城管新模式。“三位一体”智慧城管模式是行政资源的高效整合,是智慧城管平台监督执法的无缝衔接。新机制诠释了全方位、全口径、全概念的大城管内涵,“三位一体”城管动车组正高能效地拉动着香坊美丽城区创建更上层楼。

香坊区城管局执法现场。(香坊区委宣传部提供)

香坊区执法局拆违现场。(香坊区委宣传部提供)

香坊区执法局拆违现场。(香坊区委宣传部提供)
城管执法合并,机构做减法换来行政效能的加法
2017年4月,香坊区在哈尔滨全市率先将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资源有机整合,合并行政执法、市政和市容管理队伍,理顺城管和执法职能,总体划分为8个管理执法网格区域,29个网格管理中队,统归8大科室管理,搭建“一站式”平台,强化管理和执法职能。合并后的香坊区城管局,从领导机制上打破了以往城管与执法分立,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最大程度打破行政壁垒。香坊城管局组建执法大科后,执法力量相对集中,过去屡教不改的通乡、乐松、安埠等商圈各类违章行为得到明显控制。香坊区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做减法,打造精兵简政的大处室换来的是行政效能上的加法,城管+执法形成1+1>2的合力效应。
网格管理,理清权责开启城区精细化管理革命
城市管理与执法机构设置理顺后,香坊区正式开启了“三位一体”的城管新模式。所谓“三位一体”就是管理、执法、作业的城管三大职能集中于网格管区内同一批城市管理者身上,从职能设置上诠释了为全方位、全口径、全概念的大城管理念。把“三位一体”的城管模式注入网格是香坊区城管局开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首创秘籍。
香坊区城管局以街路为基线,将整个香坊区划分为8大区域。管理人员、8大执法科室、环卫作业及“城管天眼雷达系统”全部被注入这8个网格内。形成层层监管、时时监控、及时处置,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全区街路城管工作的权责被以地理坐标的方式落实到了具体人头上。谁的网格没管好、谁的工作没做好,区城管局可以精准定位启动追责程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推诿扯皮、不作为等行为。三位一体网格管理实施一个多月,各执法科室扣押占道房16座,拆除各类牌匾广告100多处,清理各类占道物品1000余处。和平路中医药大学周边、香坊大街横道街周边、长江路及电碳路三环沿线商贩违章占道等行为是多年来屡禁不止的顽疾,网格管理人员对上述区域定岗定人不间断管控,违章现象得到全面控制。同时,香坊区还以庭院为基点,划分24个网格负责全区庭院城管工作,同样取得明显成效。
环卫新职能,3000环卫工构筑“城管天眼雷达”
在“三位一体”城管模式下,环卫作业人员与市容市政、执法人员融为一体。3000多名环卫工人除了街路保洁职责外,有了新职能,即在保洁过程中,及时发现并采集各类城管问题,并第一时间上报。3000多环卫工、6000多双眼睛构筑起覆盖全区、无死角的“城管天眼雷达”,这一做法首开全市环卫保洁史先河。据统计“城管天眼雷达”建成后,香坊区内城管问题平均抵达现场处理的时间仅为15分钟。而曾经走各种程序,再转给执法人员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
智慧城管,创新为民打造作风转变“香坊样本”
为方便百姓监督,香坊区城管局打造“微信城管监督平台”。居民关注“香坊微城管”微信公众号,把发现的各类城管问题,用手机拍照、情况简单描述,然后发送到微信平台,执法人员收到信息马上到场处置。市民微信举报受理流程只需要5秒钟,比原来电话举报提速180倍,智慧城管让监督和执法真正做到无缝衔接。同时,智慧城管系统,对城管资源实现全程监控。如大型清扫车,开出去后,去了哪条街路,停留多长时间,完成多少保洁任务,有没有公车私用,智慧城管平台一目了然。香坊区把智慧城管作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载体,借助互联网+,创新再造了城管工作流程,让百姓不跑腿就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实现了城管资源高效、有序、透明化运行。在全市深入开展作风整顿的大背景下,香坊区智慧城管,以创新为引领打造一个作风转变的生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