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3日讯(衣晓峰 生利健 记者杜筱)气候变化影响人类健康,寒冷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往往被忽略或估计不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教授主持的一项“我国重大寒地(高血压)防控对策国际比较研究”课题近日在京通过中国工程院的验收。
寒冷地区,简称寒地。世界范围内寒地主要指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北美大陆北部(美国、加拿大)、北欧(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等地,这些寒地国家多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该研究首次调查对比了欧美、加拿大等世界主要寒地国家与中国寒冷地区高血压的现状及防治情况,针对我国寒地高血压人群血压变异性大、卒中和冠心病高发等特点,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控模式及防控策略。
在为期一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召开了20余次国内外专家研讨会,邀请到国家卫计委疾控局、世界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CDC慢病中心和8个寒地省份的领导及专家座谈。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我国9个寒地省份高血压患病率为29.83%,高于全国非寒地省份2.4个百分点;课题组经对537篇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综述和分析,结果显示寒带地区合并患病率为29.70%,非寒带地区合并患病率为26.30%,前者合并患病率显著高于后者。
据国家CDC2013年监测数据显示,由于寒地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特有的生活方式,9个寒地省份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超重率、肥胖率、摄盐过多率、甘油三酯异常率、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非寒地省份,身体锻炼率低于非寒地省份。分析发现,我国寒地地区高血压48.86%与超重和肥胖有关,32.45%与高盐摄入有关,两组数字远高于非寒带地区。
杨宝峰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发现8个寒地省(区)均建立了高血压防控网络,并均能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相关政策;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知晓率范围、治疗率范围和控制率范围分别在20-66.04%、28.70-60%和7.60-41.80%之间。
世界控制高血压最成功的国家是加拿大,特别重视社区干预,完善了跨专业的初级卫生保健,由社区医生提供,以实现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的三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