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垦区绥滨农场农业旅游有声有色。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黑龙江垦区绥滨农场渠首处木耳种植项目。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航拍

黑龙江垦区雁窝岛湿地景观。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航拍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其核心思想和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不受破坏,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一点,黑龙江垦区工作抓铁有痕,持之以恒,成绩卓著。截至目前,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40亿斤左右,年提供商品粮400亿斤以上;垦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21元,人均居住面积32.2平方米,社会保险采取“五险合一”模式,实现了垦区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100%,农垦广播电视台和北大荒之声实现全省覆盖。公路硬化里程突破1万公里,场区通畅率达100%。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43所、高中18所、普通中专2所、高等院校4所,在校学生17万人,现有医院121所,城镇化率达到85.8%。
毫无疑问,乡土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部分,而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如果不能把“乡土文明”理解成一种软实力,那么今天我们看垦区的“美丽乡村”就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行为。理解垦区,理解垦区的美丽乡村,必须要深入到一家一户,一城一镇,一村一区,才能够深刻体会黑龙江垦区美丽乡村的关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现代文明的追索与生发。
当寒冬的风雪被如春的温暖所融化,当一捧捧清冽的甘泉流淌在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心里,美丽乡村的美好画卷,已经徐徐展开,现代化大农业的激情篇章正如火如荼地上演着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