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9日讯 进入8月,随着招生工作的展开,不少学子已陆续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
往年,眼下正是各大酒店进入“升学季”的黄金时期,可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虽然已进入8月份,但“升学宴”在大庆市并没有迎来高峰。
记者走访“升学宴”空前遇冷
8月6日,记者来到东风新村一大酒店,该酒店向今年的高考学生推出了从468元到1268元不同档次的“升学宴”。为了让顾客满意,还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菜单。
采访时记者看到,酒店大厅内很是冷清,服务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早早做起了广告,但目前预订情况并不理想,8月份宴席预订数量,不过6场。
不只是预订数量变少,宴席规模较往年也有了很大的缩减。据酒店大堂经理介绍,和以前动辄几十桌的规模相比,现在的“升学宴”、“谢师宴”往往在10桌以内。
当日,记者走进另一家中档酒店。记者看到,为了吸引顾客,该酒店打出了预订宴席赠酒活动,即便如此,也没能招来多少顾客。
“往年‘升学宴’,二三十桌,而且档期都排得满满的,今年,我们店没接到过20桌以上的升学宴订单。”该酒店的经理介绍。
商家说法升学转向家宴化
记者走访中发现,在“升学宴”减小的同时,家宴却在升温。
受政策影响,不少家庭以家宴的形式,代替了以往的升学宴。
东风新村一家酒店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呼“大幅度减少”。
他表示,往年的夏季,餐饮业会进入旺季,但今年大庆市的各大酒店,并没有成功地利用“升学宴”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一家大型酒店的前台经理介绍,他们酒店的宴会厅面积比较大,往年生意好的时候,通常不会接小规模的宴席,今年也没有桌数限制了。
相比“升学宴”的降温,高考结束后的家庭聚会,却逐渐升温。
很多考生家长,选择亲友聚会的方式,为孩子庆祝升学。通常只邀请1-2桌客人,也不收受红包,就是亲戚聚在一起热闹一下,分享喜悦。
在中央厉行节俭风的当下,不少家长关于升学宴的观念,已经悄然改变。
市民王女士的儿子,刚刚被山东一所重点大学录取,家里原本想热热闹闹办一场“升学宴”,考虑到如今的大形势,家人决定取消原来的计划,孩子对此也非常赞成。
最终,王女士只办了两桌酒席,将家里的亲属叫到一起,吃了顿饭。大家在一起回顾孩子十几年来的成长,祝福他到了大学校园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场面特别温馨。
市民声音减轻了经济压力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今年升学宴预订变冷,这对于那些因“升学宴”随礼数千元的人来说,真是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
从大庆市今年的“升学宴”的状况不难看出,曾经一度被大多数家长用来招财、摆阔气、显面子、礼尚往来的“升学宴”,已经逐渐被抵制和摒弃。
相比,学生之间AA制聚餐、给恩师送上一束鲜花、和父母出门旅行等更加合理的消费、庆祝方式,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青睐。
“以往每到8月份,光随礼就得随出去几千元钱,都是朋友、同事、领导的孩子考学,不去又不好!”市民孙女士回忆,前几年经常是花光一个月的工资随礼。
“‘升学宴’对设宴席的、吃宴席的,都是负担。大操大办不仅费时费力,更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在事业单位上班的赵先生说,今年他只收到了两场“升学宴”邀请,人情支出400元。
赵先生对记者说:“国家管得好,从今往后,大摆宴席之风不会出现了。”
禁令高悬是“升学宴”遇冷主因
往年火热的“谢师宴”、“升学宴”,遇冷是有原因的。
记者采访时发现,纪委禁令是主因。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新风正气,狠刹操办“升学宴”、“学子宴”等不正之风,各级纪委都在不断加强监察力度,查处了一批借举办“升学宴”、“学子宴”为名敛财的典型案件,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
早在今年7月初,市纪委监察局就下发了《关于严禁操办“升学宴”、“学子宴”的通知》。
《通知》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禁邀请和接待近亲属以外人员参加“升学宴”、“学子宴”;严禁利用子女升学、毕业之名收受近亲属以外人员的礼品礼金;严禁委托或授意他人代办各类宴请借机敛财;严禁参加近亲属以外人员操办的“升学宴”、“学子宴”;严禁用公车送子女入学或外出旅游等。
《通知》指出,一旦发现问题,将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这是“升学宴”遇冷的最主要原因。
记者手记
为“升学宴”遇冷,叫好!
连日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升学宴”遇冷既是好现象,也是社会的必然。
中国人自古就把金榜题名视为人生大事,但其已异化为一种累赘。对很多人来说,成了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
部分人的大肆铺张,大操大办,把本来喜庆的“升学宴”办成了人情宴、斗富宴甚至腐败宴,不仅加重了亲朋的负担,操办者也费神费力,更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多年来政府对“升学宴”的引导,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广大党员干部家长,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自洁自律,主导了发展的方向。
如今,教育的高额支出,让一些家庭感到不小的压力,而上大学的费用,更让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喜忧参半。
往年,大家竞相摆升学宴,往往存在攀比的成分,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种现象的不断批评,家长也越来越冷静,不再追风似的一拥而上。
家长们逐渐认识到:祝福孩子、分享喜悦其实有很多方式。“升学宴”的降温,可以说是家长素质提高和社会进步的体现。
特别是禁止党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市民对此非常赞赏。
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
禁令看似无情却有情,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时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避免触碰政策的“红线”。
这实际上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保护。既有利于预防腐败、保护干部,也为干部减轻了负担。更推动了社会向良好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