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18日电 暑假期间,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量一直较大,每天达六七十名。该科主任张俐介绍,暑假期间,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腹痛、厌食、便秘、消化道出血等患儿较多。其原因一方面,正直暑假期间外出游玩,饮食不洁、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等原因诱发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同时,长期的饮食不规律、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恰当的饮食结构等原因也不容忽视。
不良饮食习惯搞坏了孩子胃肠
8月14日张俐主任出门诊时,一个年轻妈妈领着5岁的儿子来到诊室。孩子的妈妈对张俐主任说:“医生,我就想领孩子检查检查,看看为啥别人家孩子吃6根冰棍都不肚子疼,我儿子吃1根肚子就疼。”张俐主任为孩子查体后,详细地为家长讲解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并告诉家长吃6根冰棍即使肚子不疼,也会损伤胃肠。
张俐主任说,现在很多家长都过分溺爱孩子。饮食没有规律、不健康都是造成孩子胃肠疾病的重要原因。幼儿大多胃肠发育还不完善,而家长明明知道零食、冷饮、油炸食品会损伤孩子的胃肠,还是抵不住孩子的撒娇或是耍横,依然让孩子吃,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简单“厌食”太不简单
厌食是消化科门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张俐主任介绍,引起厌食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可能是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有可能是功能性的,家长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张俐主任说,导致厌食的常见疾病有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胆疾病,各种感染性疾病;对于长期厌食伴有恶心、呕吐、消瘦的患儿要注意颅内肿瘤,近一年来大约有5-6例脑肿瘤患者是以恶心、厌食就诊,最小的仅有几个月大。另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喂养方式,饮食环境,精神压力等也都会引起厌食。心理因素造成的厌食家长们应该更多引起关注。
前段时间,消化内科收治了一名15岁的大女孩心心(化名)。心心近一段时间一直不爱吃东西,后来出现呕吐的症状,甚至一天会呕吐几十次。张俐主任为心心进行了全面的专科检查,但是结果显示心心并没胃肠疾病。经验丰富的张俐主任请来医院儿童保健科兼心理行为科陈彦平主任为心心会诊。陈彦平主任诊断心心患有神经症。经张俐主任细致了解,心心父母两年前离异了,没多久就把正在上高中的心心送到学校寄宿。原本活泼开朗的心心越来越内向,慢慢出现了厌食呕吐的症状。
此外,张俐主任介绍,还有一些青春期的女孩子为了漂亮节食减肥,开始只是不吃肉,一段时间之后鸡蛋也不吃了,慢慢的就什么都不吃了,导致神经性厌食症。张俐主任提醒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要忽视孩子身体不适的一些细节。
乱吃吃维生素7岁男孩补成“小黄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身边的“小胖子”越来越多。据张俐主任介绍,现在物质条件都好,很多家长甚至从准妈妈怀孕开始就猛补各种营养品,孩子出生后更是维生素、鱼油、钙、DHA一样不落的吃。可是有的时候过犹不及,反而给孩子补出了毛病。
张俐主任介绍一次出门诊时,一个7岁的“小黄人”在父母陪伴下来到诊室。张俐主任介绍说,男孩全身黄的厉害,但是专科检查并没有问题。张俐主任反复询问孩子父母,孩子是否过量食用胡萝卜、南瓜等食物,孩子父母都否认了。在张主任的再三追问下,孩子的父亲才说,听说胡萝卜素对孩子眼睛好,一直给孩子在补某品牌的胡萝卜素。张俐无奈说,直到家长离开诊室时,还在问可不可以继续补这个胡萝卜素。
小儿过敏性腹泻的“多米诺效应”
近年来,过敏患者量可以说是呈几何式增长。张俐主任介绍,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对食物过敏相关的胃肠道疾病十分关注。在门诊,经常有小婴儿腹泻的患儿就诊,根据患儿的病程不同,除了腹泻,患儿便中常常带有血点、血丝甚至血水。通常情况下,如果检查显示与感染或凝血机制无关,张俐主任会建议家长为孩子做一下过敏原检查,确诊孩子是否得了牛奶蛋白介导的直肠结肠炎。
我们常常将之称为“尿布病”,因为短时间内,孩子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如果不是看到尿布上的血丝一般联想不到过敏。可是这种过敏是有“多米诺效应”的,不及时关注和干预,孩子会伴随出现湿疹、以及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形成一个“过敏链条”。
呕吐的很多种可能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疾病症状,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呕吐时,会立即想到孩子可能是胃肠不舒服。但实际上,有很多中疾病都会伴有呕吐的症状。
据张俐主任介绍,除了胃肠道疾病之外,其实其他系统的疾病也会以呕吐为首发或作为伴随症状,如各种脑炎、脑瘤、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疾病,外科肠梗阻、阑尾炎、腹膜炎,甚至爆发性心肌炎等疾病都会出现呕吐的情况,希望家长们在孩子出现症状时仔细观察、注意细节。对于来院就诊的患儿,我们会进行详细的专科检查,必要时会邀请其他科室进行会诊,进一步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