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文化为根 多点开花
2017-08-28 11:05:5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蒋国红 苏强 刘莉 李天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文化为根多点开花

哈尔滨“文化+”模式引领多元新业态发展

黑龙江日报8月28日讯 享文化盛宴,赏艺术华章,第十二届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精彩还在继续。历经11年的发展,龙江文博会一路蝶变,带动龙江文创产业快速发展,品牌价值日益显现。本届龙江文博会上,哈尔滨展团以融合、创新、民俗等理念,以“文化+”模式继续深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制造业、餐饮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以新技术引领新需求、以新模式推动文创产业实现新突破。

科技化为传统文化添动力

当文化创意以科技为“嫁衣”,与旅游业融合后,就开启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的旅游新业态。在文博会哈尔滨展团,记者看到,龙商满堂红(北京)集团畅游天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展区前,人头攒动,该公司展出的VR虚拟现实技术成为了展会的亮点。戴上眼镜、坐上舒服的座椅,依靠科技技术让体验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刚刚体验完“雪乡之旅”的张先生摘下眼镜时,仍意犹未尽地念叨着:“太美了,很刺激。”

据龙商满堂红(北京)集团董事局主席满红介绍,公司拥有20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掌握了科技前沿VR、MR、3D裸眼技术,而且达到国际标准。为了全方位宣传龙江的旅游文化产业,他们拍摄了一部VR视界大美龙江,包括我省最具代表性的冰雪大世界、雪乡、五大连池等景点。公司已经参加了6届的黑龙江文博会,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宣传和推广,在今年的深博会和哈洽会上,已经有国外的厂商主动对接寻求合作。

“VR视界大美龙江还在全方位拍摄进行中,9月,我要带领龙江女企业家走出去,通过这部产品,宣传黑龙江,赞美哈尔滨。”满红兴致勃勃地说。

品牌化承载“老哈尔滨”记忆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哈市参展团的很多文创产品在融合“文化+”理念基础上,也在力求体现本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在唤醒哈尔滨的城市特色文化记忆的同时,也为产品注入了新的品牌价值。

在“麦艺轩”展台,一幅幅用小麦的秸秆为原料制作的精美画作让人驻足流连。展台负责人李宝霞介绍说,“麦艺轩”是第二届黑龙江文化产业十大品牌,麦秸画是哈尔滨市特有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是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熏、蒸、漂、刮、刻”等多道工序,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记者看到,墙上悬挂的几幅画作造型逼真、色泽鲜明,不失其古朴本色,令人叹为观止。李宝霞指着其中一幅名为《清香满人间》说,哈尔滨的夏季,街头巷尾都盛开着丁香花,满城飘散着丁香花香,可以说从花语上展现着哈尔滨的美。这幅作品也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徽章”奖,这也标志着哈尔滨麦秸画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国际水平。

宴宾楼的清蒸狮子头、范记永的饺子、商委红肠……“吃货”心目中的“网红”——道外小吃也组团出现在了展会现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飙升的人气以及政府的有力助推,让这些“小吃”的品牌价值非比寻常。“商委红肠”的张淑娟告诉记者:“我们第一次参加文博会,之所以来是因为认识到饮食绝不局限于吃,它更是一种文化。道外小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希望借着‘龙江文博会’的平台,提升我们的品牌价值,让更多的国内外客商熟知。”

产品化主动创新对接市场需求

在哈尔滨展团的一角,孙嘉驹正在专注地现场手绘,围观的市民及参展商纷纷伸出大拇指点赞。在哈尔滨,很多人知道“嘉驹手绘”,其以手绘为核心开发的笔记本、明信片、地图等一系列产品都带有浓郁的哈尔滨地域文化,为哈尔滨留下了一份别样的城市名片。

为什么选择手绘的形式?孙嘉驹直言:“工作时一次出差去韩国,当我打开当地的地图宣传册时,里面的手绘插图非常吸引我。从那一刻起,我就想用手绘方式为哈尔滨旅游做些有意义的事。”

2015年孙嘉驹退休,凭借着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他开始手绘插图。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教育书店等哈尔滨著名建筑,都成为了他笔下的对象。孙嘉驹介绍说,目前,关于哈尔滨城市记忆的画作已经有四五百幅,仅明信片就有二十余套。为了更好地对接市场,现在还开发了定制产品,可根据顾客的需求,手绘插页内容。“未来还是希望自己开发的文创产品能够走产业化道路。”孙嘉驹信心满满地说。

看不见摸不到的“文化”,如何变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展会上,哈尔滨市七彩莲花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带来的特色亚麻工艺品,从服装、到手包、再到家居用品,精致的产品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吸引了很多展商和市民上前观看询问。该公司的负责人孙英斌告诉记者:“一次摄影展上,一位顾客对着一幅风景摄影作品慨叹,要是能将它印在亚麻上,做成衣服一定会非常好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公司开始着手如何让颜色单一的亚麻,变得多彩多姿。“亚麻不着色是当时一道未解的难题,为此我们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终于破解了这一难题。”孙英斌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咱黑土地的原材料不断实现其自身价值。”他指着展位墙上的一幅作品说:“这幅作品的原料是柞蚕丝,也是我们黑龙江本土的原材料,我们也成功将它进行了着色,并开发出各色文化产品。”

攻克技术难题后,他们开始进一步研发产品,孙英斌说:“我们把着色后的亚麻开发了10多个种类,100多个品种的文化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都非常受欢迎。”

责任编辑:王艳

【专题】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黑龙江文化产业展

【专题】第十二届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