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东北烈士纪念馆首次出书揭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105件 “镇馆之宝”再现鲜活历史
2017-09-10 07:26:47 来源:生活报  作者: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9月10日讯 我国历史悠久,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建立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永久性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有哪些“镇馆之宝”你了解吗?8日,生活报记者获悉,东北烈士纪念馆将首次出版《东北烈士纪念馆文物的述说》一书,集中介绍馆藏的105件“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引领读者走进文物产生的那个年代,一起重温、感受革命前辈坚定的信念和火热的激情。

  馆藏万余件革命文物遴选出105件“镇馆之宝”

  东北地区革命先驱马骏在狱中使用的褥子、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杨靖宇将军使用过的名章、董存瑞荣获的“毛泽东奖章” ……也许你不止一次去过东北烈士纪念馆,但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你都见过原件吗?你了解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吗?

  “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一万余件,几乎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和不朽的传奇,绝不是大家参观时看到的一件衣物、一把手枪、一张信纸那么简单。”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春杰介绍,东北烈士纪念馆是1948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纪念馆,拥有一批独具个性和特色的馆藏资源,藏品范围包括东北近现代文物,其中以东北抗日时期、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文物、史料为主。包括反映江桥抗战的珍贵文物;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及反映二战最后一役的文物和珍贵影像资料;反映东北抗联斗争生活的实物资料;侵华日军的罪证实物等。市民和读者见得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有杨靖宇穿过的大衫、赵尚志用过的手枪、赵一曼写给宁儿的信、李兆麟牺牲时穿过的血衣等珍贵文物。

  刘春杰说,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中,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认为历史不仅是记载在史册中的一段段文字,还可以凭借实物还原当年战争风云中的真实形象和场景,革命文物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而且在国内其他博物馆或纪念馆,都有一本甚至几本馆藏珍品的介绍,每件文物背后都有栩栩如生的故事,让参观者对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从2016年起,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始对大量馆藏文物进行重点梳理、研究和考证,从中遴选出105件“镇馆之宝”,形成《东北烈士纪念馆文物的述说》一书。

  四分之一藏品鲜有人见 包括董存瑞荣获的奖章朱瑞将军的亲笔信

  在小时候的语文课本里,我们都学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杨靖宇靠腹中棉花和树皮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等故事,虽然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在白山黑水间这些英 雄留 下了 革命 斗争 的足 迹。据刘春杰介绍,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我国第一个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主要是在东北战场上牺牲烈士的档案、遗物、功劳奖状、入党志愿书等,由于藏品较多,而且很多革命文物都是实物原件,非常珍贵,像董存瑞荣获的“毛泽东奖章”、《大刀进行曲》作者麦新的歌曲笔记、朱瑞将军牺牲前写给家人的亲笔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石井式细菌炸弹弹壳等。此次重点介绍的105件珍贵文物,有四分之一的藏品是从未对外展出和介绍过的,其中有些文物虽然有人见过,但并不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此次收集、整理,对一些史料进行了重新订正,有的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发现和佐证,让英雄们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

  “这就是一本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参观指南,市民和游客拿着它就可以了解烈士馆的精华所在。”有关文物研究人员对《东北烈士纪念馆文物的述说》一书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这是东北烈士纪念馆建馆近70年来首次遴选“镇馆之宝”,首次为每件文物配上故事,让文物走出深阁活起来。他们非常认同刘春杰的观点:只有赋予革命文物内涵和文字,它才能鲜活起来,有长久的生命力,教育和警醒后人,否则它就是一件物品。这本书将是对东北抗联精神最好的宣传。现该书已全部定稿,即将出版发行。

  刘春杰表示,他们将把述说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作为一项长期、系列工程进行下去,除了这105件“镇馆之宝”,他们还将陆续对馆内其他藏品进行整理和故事挖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将举办文物精品展,让市民和读者一睹这些文物的风采。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