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4日讯(记者霍枭涵 编辑彭佳丽)近年来,鸡西恒山区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努力改善后归矿区和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改革创新,落实惠民政策,确保了全区学生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而掇学的情况发生。
在转型发展的困难时期,恒山区投入1.3亿元,新建了恒山中学、恒山小学、柳毛中心学校综合楼、实验幼儿园,改扩建了实验小学和柳毛乡幼儿园;投入1500余万元,为各校新增了图书,更新了功能室教学仪器设备及学生桌椅,粉刷和维修了各校教室,完成了三通两平台信息建设工程。为切实解决矿区学生居住分散,上学远、吃饭难的问题,恒山区对大小恒山中学、张新中学进行优化组合和学区改造。投资近6000万元,新建了一所现代化公办全日制中学---恒山中学。
恒山区着力实施校长工程,多次组织全区校长、园长赴上海、北京等地参观学习,举办中小学校长管理策略展示交流和教学校长课堂教学展示、听评课竞赛、教学论坛、外出学习汇报等活动,全面提升了校长、副校长的领导能力和专业水平。大力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市统一培训,坚持开展“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题研究课竞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每两年组织一次学科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测试,组建名师工作室,开展“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和能力展示平台。
恒山区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题,以“播下习惯的种子,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己任,把“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习惯”作为工作的重点,以狠抓学生的一日常规为突破口,围绕“一校一精品,一校一特色”的工作思路,通过开展养成教育活动月、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汉字书写竞赛等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恒山区现有市级、区级好习惯示范生300余人,好习惯示范班50多个,好习惯示范校8所。
恒山区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教育改革主阵地,积极探索三级课程管理的新途径和新办法。目前,各学校三级课程开课规范,大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形成了鲜明特色;积极落实惠民政策,规范招生行为管理,坚持小学就近按学区入学、初中免试对口招生,实行“阳光分班”;重视随迁子女入学,开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绿色通道”。在扶贫助学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住宿生补助和学前在园贫困、孤、残幼儿的资助工作。为扩展贫困生资助渠道,多方联系社会团体及爱心人士,开展助学活动,组织教师及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一帮一扶贫活动,确保了全区学生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而掇学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