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8日讯(记者霍枭涵 编辑彭佳丽)27日,“喜迎十九大 教育看龙江”媒体采访团走进哈尔滨师范大学。近年来,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文化育人、理论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等角度开展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肩负了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艰巨使命和历史重任。
对象是“人”,通过文化育人,关注、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对人的多维需求的关注,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关照,始终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在思政课教学中,学校注重渗入中华传统文化因素,本着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不断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探索进行分类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用真理说服学生、用真情感染学生、用真实打动学生。
重点是“思”,通过理论育人,使学生认清、把握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多年来,哈尔滨师范大学多途径开展理论宣讲,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全校范围内选聘优秀师资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面向全校师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自2014年起在黑龙江省率先开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课程,全员覆盖三届、近三万学生,在全校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收到良好效果。
方向是“政”,通过实践育人,促进学生脚踏实地、知行合一,肩负起时代责任。近年来哈尔滨师范大学实施“主阵地”“主渠道”一体化方案,最大程度发挥实践教学的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功能。按照“05方案”落实思政课实践学分,与学校团委、学工处联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时,开展“第二课堂学分制”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发掘实践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元素,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答学生理论困惑,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奋斗热情。
载体是“课”,通过课程育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哈尔滨师范大学与挂靠该校的“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进行经常性双向互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使理论教学全面深入渗透到学生思想成长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