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7日讯(肖民弼 记者 陈显春 编辑 马悦)十九大代表仲威平在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任教20多年,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本色。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巾帼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华夏千秋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仲威平与爱心工作站的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包粽子。
1987年仲威平来到铁力市工农乡兰河村任教,1998年,兰河小学撤并,可当时学校里还有8名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单亲等原因无法转学,面临辍学。经过研究,兰河小学最终被保留为教学点,但没有老师愿意留在这艰苦偏远的地方。面对这种情况,她表态:“我留下来吧”,从此一留又是十多年。面对着8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仲威平组建了复式班,既当班主任,又是科任,还是学校的勤杂工,每天要承担14个学生、4个年级、4套教材、6节课的教学任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她总结了实施了“动静教学法”,每节课都环环紧扣,动静搭配。她把教室的黑板,划分成四块,让每个孩子都专心致致地学习自己的课程。

仲威平在爱心工作站内同学生谈心。
仲威平对学生有着浓厚的情感,从不肯放弃他们。她的班中有很多学生都是来自村里困难的家庭。仲威平不但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还要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照。每个学期开学,都要给他们买学习用品、练习册。到了换季时,还给孩子们买衣服和鞋。每到农忙季节,家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时孩子上学连脸都洗不上,她经常在学校给他们洗脸、系扣子、系鞋带。

端午节当天,仲威平带着留守儿童在呼兰河边踏青。
为了工作,仲威平每天上下班骑车往返走20公里路,24年下来就是8万多公里,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一倍半多。20年来,她共骑坏了4辆自行车。每到春天冰雪消融的时候,常常是白天开化,晚上结冰,早晨路面光的像一面镜子,汽车走在上面都打滑,她的自行车经常被摔出几米远,自己连人带车一起滚到路基下,脸被摔破,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车子也被摔坏,但她仍然坚持到校上课。

仲威平和志愿者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
多年来,仲威平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可表彰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她也用实际行动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在5.12汶川地震中,她向党组织交了1150元的特殊党费支援灾区。2011年3月,兰河教学点撤销,仲威平带着她的学生回到工农乡中心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但仲威平始终坚持着对贫困、单亲学生的关爱,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6月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仲威平爱心工作站”,她利用节假日走村窜户去摸底各村的学生情况,了解了情况后,把贫困、单亲留守儿童登记入册,同时也吸纳社会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关心农村贫困、单亲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