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2月6日讯 “医生,我家孩子最近总是不愿意上学,还无缘无故发脾气,是不是心理出现了问题?”每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一都会被很多家长问到同样的问题。张一发现,近两年青少年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在该院接诊的患者中有四成是青少年,最小的患者才15岁。这些患者中,有的发病原因是内源性的,而更多的则是因为社会环境、学习压力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张一建议,家长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不同性格的孩子教育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17岁男孩11年不爱说话竟是因小学演讲被批评
17岁的小亮(化名)现在上高二,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但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小亮基本不与人沟通,只是偶尔回家与家人进行简单的两三句对话后,就将自己关在屋里学习。而在学校,小亮则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跟老师和同学说话。由于学习成绩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小亮的父母将这种情况归结为儿子性格内向。据小亮的妈妈讲,眼看小亮马上面临高考,她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不与外界沟通,那孩子上了大学怎么办?”无奈之下,小亮走进了心理诊室。
面对医生,小亮还是不愿意张口,在进行心理评估和临床诊断后,小亮被诊断为强迫性缄默症。张一说,这个病主要就是强制自己不说话。经过治疗,小亮逐渐向他敞开心扉,道出了原因。原来,11年前小亮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在一次演讲比赛过程中突然卡壳,被老师批评了几句。从那以后小亮就不愿与人沟通,害怕说话之后再被批评。“孩子有时候潜意识里是想说话的,但是一想到会被批评,就要克制自己不说话。”张一说。
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小亮已经可以与外界沟通,现在病情正在好转。
高二男生学习成绩下降患上疑病症浑身各种疼
在张一接诊的青少年病人中,有很多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致病的,而这些孩子往往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
小奇(化名)在哈尔滨市一所省重点高中读高二,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在家人眼中,小奇是个极其要强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有一点退步,他都会几天熬夜学习到后半夜,马上把成绩补上去。但是最近将近一年的考试,小奇的成绩较之前相比不太理想,无论他怎样熬夜读书,成绩还是没有回到巅峰状态。妈妈发现小奇开始意志消沉,每天无精打采。后来,小奇总感觉心脏难受、头疼、肚子疼,去医院检查身体并未出现问题。可回到家后,小奇还是感觉浑身难受,最后连学都不能上,只能四处求医。
在多次求医未果的情况下,小奇在医生的建议下来到心理科就诊。张一对小奇进行了检查,确诊他患有疑病症。张一说,疑病症的主要症状就是怀疑自己身体出现病症。小奇患病的原因是无法面对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的时候自己很痛苦,久而久之在意识上就转化为认为身体上有病。“这种病是对困难的一种逃避。”张一说。
医生:家长应根据孩子性格特点选择教育方式
“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压力都很大,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改变。”张一建议,对于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要有所不同。对于外向、好动、管理性较差的孩子,家长可以进行奖惩、规范教育,从小养成规矩;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则要因材施教,要以鼓励方式为主,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多表扬和鼓励。
此外,张一表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最后,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出现反常举动,要查找原因,如果出现乱发脾气、睡眠不好等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