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煤炭行业,坚持以推进实施整治整合规划为突破口,引导煤矿实施兼并重组,引导具备条件矿井尽快完成升级改造,不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退出,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
同时,以“煤头电尾”为抓手,全力推进神华国能宝清煤电化项目、双矿1×35万千瓦低热值煤热电项目、宝清电厂二期扩建(新建2×100万千瓦)项目、建龙干熄焦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以“煤头化尾”为抓手,加快推进龙煤天泰10万吨芳烃项目、华本20万吨费托合成油项目、神华20万吨腐殖酸褐煤蜡项目、三聚华本5万吨LNG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把全市建设成现代煤化工基地。
这种依托煤、不唯煤、延伸煤的发展思路,变劣势为优势,化资源为价值,有效促进了经济转型科学发展。
扶龙头、强“骨架”——激发活力
做好“三篇大文章”,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我市通过不断搭建完善配套的政策“骨架”,从而使企业和市场主体释放出更大的活力。
通过深入调查,全市非公经济占传统产业比重很大,重点分布在煤炭、钢铁、建材、农产品加工、商贸服务等传统产业,除钢铁等重点企业外,多数小企业过度依靠低价竞争,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原字号、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特色不突出,受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影响大,结构性风险大。
要破解“老字号”“原字号”的问题,就要重点解决这些占传统产业绝大比重的非公企业的发展问题。
为此,全市印发并实施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市场准入、金融财税、开拓市场等方面,重点扶持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发展壮大;
引导企业紧跟产业发展、技术变革和市场变化,突出在细分领域的优势,增强为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能力,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民营企业;
鼓励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控,对标挖潜,开源节流,促使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
通过这些举措,鼓励非公企业积极参与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使非公企业成为做好“三篇大文章”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水泥、建龙钢铁等企业完成改造升级,优势产业得到加强;中创机械、中顺农业等14家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
抓培育、优服务——凝聚合力
新增长领域的培育和挖掘,是“新字号”成长壮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全市上下不断解放思想,紧紧抓住科技、人才支撑优势,破除制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强化企业培育方面,结合全市工业企业现状,制定并实施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促进全市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停产企业盘活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帮扶现有规模以上困难企业“保一批”,推动工业项目投产达产“增一批”,培育中小企业发展“长一批”,支持新近退规企业“返一批”,筛查疑似漏统工业企业“补一批”,梳理非工业领域工业产能“调一批”等“六个一批”举措。
经过严格筛选,重点选择了“临规”企业加强培育,挖掘出石墨和信息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对梳理出的26户“临规”企业进行了重点支持和帮扶。通过大力培育和帮扶,共引导14户民营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新增小微企业651户。
在新增长领域挖掘方面,已启动实施了《双鸭山市石墨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获得的两处石墨矿探矿权已进入勘查阶段。同时,与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聘请哈工大教授担任专家顾问,为全市开发利用石墨等矿产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信息服务产业建设全面铺开,编制完成了《双鸭山智慧城市项目规划建议》,待专家可研论证后,智慧城市即将启动建设。
在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上,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十几所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省农科院和51家企业发起的黑龙江省白瓜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宝清县成立。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建设了黑龙双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哈工大派出博士后围绕黑龙双锅在能源、原材料、机械、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为企业提产降耗做出了重大贡献。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我市正乘着十九大的东风,保持定力扬帆破浪,全面振兴工业经济,全力打造新增长极,为加快建设活力幸福秀美文明双鸭山集聚新动能、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