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凤文
期待“厕所革命”带给农民新变化
作为我省改厕工作的实践者和见证者,省爱卫办主任孙凤文表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厕所难题,将会极大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品质,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路上,这是我们必须补齐的民生短板。
孙凤文在座谈会上介绍说,近年来,我省改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至2013年,我省累计向国家卫生计生委争取1亿元,省级配套1503万元,市、县级配套2303万元用于推进改厕工作。到2016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卫生厕所479.81万座,普及率达到了80.15%。特别是农村的改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施农村改厕工作以来,我省农村卫生情况得到了切实改善,粪-口传播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由2004年28.59/10万降至2017年6.73/10万,其中痢疾、伤寒和甲肝发病人数分别下降73.08%、80.27%和89.15%。
“我省‘厕所革命’的稳步推进,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各项措施的有力保障。”孙凤文说,为了改厕工作的顺利实施,我省在爱卫会组织框架下成立了省改厕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对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资金分配使用、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评估,初步建立了改厕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省改厕领导小组定期举办改厕技术培训班,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着重就改厕标准、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进行专业培训,为改厕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对于农民思想转变慢的情况,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宣传发动,普及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对农村改厕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将卫生厕所使用方法、技术维护等知识传递到每一个改厕农户。
虽然我省改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孙凤文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制约我省进一步推进“厕所革命”的瓶颈问题。他介绍说,我省冬季时间长,高寒地区多,技术要求高,维护难度大,目前国家推荐的六种厕所改造模式中,均不完全适合我省实际情况,没有完全适合高寒地区的改厕成熟技术,给我省改厕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孙凤文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组建省农村改厕技术指导中心,依托省疾控中心技术优势,建立技术攻关队伍,针对我省处于高寒地区改厕难度大、问题复杂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我省农村的改厕技术,解决高寒地区农村室外厕所建设、使用和管理等技术瓶颈,探索适应我省农村的改厕模式。
另外,农村厕所建设造价高、筹措资金难也是导致我省农民改厕积极性不强、参与度不高的另一原因。孙凤文介绍说,由于我省地区高寒,建筑成本相对较高,室外厕所造价在4000元左右,室内厕所造价在6000元左右,虽然改厕工程市、县两级政府有所补贴,但单纯靠市、县筹措农村改厕项目资金,难度较大。孙凤文建议以省级、市级财政设立改厕专项资金,县(市、区)配套资金,村集体补助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的模式筹措改厕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以此来调动农村居民改厕的积极性。
展望未来,孙凤文十分期待“厕所革命”为百姓带来的可喜改变。而对于改变,孙凤文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改变是显性的,就是改变以往农民对‘洗澡、如厕、粪便污水处理’等方面的不方便,这也是进行‘厕所革命’的一个必选项。另外一个是隐形的改变,更多的是农民思想观念和健康文明生活习惯的改变,当农民逐渐从‘厕所革命’中感受到生活的切实改变之后,他们就会自觉变成这场‘厕所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和拥护者。”

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办公室副主任刘健
为“三农”提供充裕资金助力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需要将其纳入到乡村战略中落实,将其嵌入到乡村社会治理、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等各个方面中去,做好多种手段结合。对此,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办公室副主任刘健说,金融领域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为“三农”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并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助力农村“厕所革命”。
“厕所革命”对农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联合国预测,卫生设施每投入1美元,医疗健康开支就能减少9美元,可见厕所关系着千家万户生活品质和城乡文明建设水平。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过去“一个坑、两块砖”的“茅厕”逐渐变成了随用随冲的卫生间。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近80%。但同时,在很多落后地区,厕所问题依旧是一大短板。
在刘健看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抓手。众所周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前提,物质生产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激励和驱动农民建设好、维护好农村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推动农村“厕所革命”落地。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走出了以往“一亩三分地”的单一经济模式,向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延伸,无论是农业产业、乡村旅游还是农村服务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并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为农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供给,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供给支农再贷款,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的信贷投放能力;利用再贴现满足农业融资需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贴现利率,强化对再贴现资金的信贷投向引导,加强对辖内金融机构贴现业务的政策传导,将涉农企业签发的票据明确为再贴现支持的重点,优先办理再贴现业务。
金融机构还要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为手段推进“厕所革命”。刘健说,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将不断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创新工作力度,探索研究盘活农村“沉睡资本”,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方案,切实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到乡村建设中来,间接为农村“厕所革命”提供资金支持。针对种植类主体,积极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大额订单质押等信贷业务,探索开展蔬菜大棚抵押、林权抵押等融资产品。针对养殖类主体,重点创新厂房抵押、畜禽活体抵押等融资产品。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产业链融资,大力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信贷”“龙头企业+订单+合作社”等融资模式。
如何更好地推进我省农村“厕所革命”?刘健说,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在乡村社会治理、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移风易俗等方面工作上加大力度,要建立各部门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她建议,一是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着力做好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夯实“厕所革命”的制度基础。二是要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建设一批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在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可利用景区门票等可持续性收益进行质押融资业务,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标准化厕所的数量和质量。三是要明确承贷主体。金融支持农村“厕所革命”,需要政府部门对于承贷主体进行明确,如政府成立平台公司作为承贷主体,或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承贷主体,或是村集体组织作为承贷主体等,为金融机构介入“厕所革命”提供抓手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