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省农科院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8-01-08 21:16:10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月8日讯(记者 王亮 编辑 王艳)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党组书记、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刘娣教授主持的“民猪优异种质特性遗传机制、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和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潘国君研究员主持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双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娣和潘国君合影。

  这是省农科院继2004年后,时隔13年再次在同一年度两项科研成果同时问鼎国家科技类最高奖项。

  刘娣教授主持完成的“民猪优异种质特性遗传机制、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对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进行了构建,并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民猪的起源与进化,探索了民猪抗病、抗寒、耐粗饲、高繁殖力和肉质好等特性的遗传机制,建立了适合民猪的扩繁技术,研发了民猪体细胞克隆技术和精液冷冻、采精技术,获得的首例克隆民猪是国内首例成体体细胞克隆猪,打破了克隆猪窝产仔数记录。目前,依托该课题,省农科院已与多家企业联合创立了6大著名商标品牌,支持超百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了养殖场,15家企业近三年累计出栏商品猪80万头,新增销售额近6亿元。

  潘国君研究员团队创新出优质高产多抗寒地早粳稻“龙粳31“等品种,并创建完善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解决了难创高产和稳产等问题。该成果首次创建了“一早三抗”寒地早粳稻株型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创制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寒地早粳稻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独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同生态区的优质高产多抗寒地早粳稻龙粳31等四个品种,解决了难创高产和稳产的问题,品种覆盖率占适宜区的70%以上,取代了日本品种空育131主导我国水稻生产的称霸局面。龙粳31连续5 年为我国第一大水稻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1692.34万亩,创我国粳稻年种植面积的历史纪录。该项成果累计推广面积1.37亿亩,新增利润193.44亿元。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