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岭村村民收获蔬菜时的喜悦挂在脸上。
盘岭村还积极探索村委会、合作社联合发展的“村社一体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组建9个合作社,46户150名农民入社,流转土地4000亩。村集体、合作社的种植和经营性收入,每年除支付给农民的分红处,合作社和村集体也会按相应的比例预留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用于村屯建设。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面正在盘岭村形成。
“未来5年,我们全村人都要到3公里之外的新村址住上别墅,而原有的民居我们计划变成农家乐,或者出租给游客,保持原生态的美丽乡村面貌。”关强兴奋地描绘道。

希勤村“全面规划 加强领导”浮雕。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希勤村文化广场。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无独有偶,从前的哈尔滨市双城区希勤村也曾像盘岭村一样,村路上牛粪遍地,污水横流,小伙子去邻村提亲都战战兢兢……
近年来,希勤村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宝贵机遇,依托合作社为载体,走新型合作化发展道路,实行集约土地规模化经营,带动全村农户共同富裕。全村进行住宅新建改建、道路庭院硬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果,农民居住环境和农民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2017年末,希勤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雅尔塞村“日光水幕温室”内种植的黄瓜。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目光再对准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雅尔塞镇雅尔塞村,室外冰天雪地,寒气逼人,而在红星盈果蔬小镇合作社的“日光水幕温室”里,草莓、香瓜、番茄、水果黄瓜等果蔬长势旺盛,绿油油的叶子上还微微泛着水珠。
据红星盈果蔬小镇合作社理事长宋化祥介绍说,目前,合作社已建成18栋(1100㎡/栋)日光温室,2018年计划建设完成日光温室100栋、二层冷棚200栋。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1200余农户参与果蔬种植,这里将打造成集冬季果蔬种植、休闲采摘、科普示范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产业平台。

雅尔塞村“日光水幕温室”果蔬大棚。
2015年年初,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两办以文件形式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全省乡村的中长期发展做了科学规划。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导向,努力提升农民素质,以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为重点,集中治理垃圾乱倒、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粪土乱堆等现象,美化提升农村田园景观,全面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墙、改圈等“六改”工程。打造出哈大齐岭、哈绥黑、哈绥伊、哈佳双鹤、哈牡鸡七及沿边开发开放等六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盘岭村、希勤村、雅尔塞村,它们只是黑龙江众多美丽乡村示范村中的几个缩影,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个个像它们一样宜居、宜业、宜游,留存着田园风光、山水资源、人文景观,龙江特色鲜明的新型美丽村庄正呈现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