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鹤城人传统节日中的创新韵味
2018-02-22 10:55:03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于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2月22日讯 曾经,翘首企盼过年。那时的物质生活远不如现在,刚进入腊月,年味就扑面而来,从杀过年猪开始,灌血肠、祭灶神、扫房土、杀年鸡、贴对联……每件事都直指过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许多人在抱怨年味淡了!祝福在朋友圈里,红包用微信转账,年夜饭在饭店吃,午夜饺子都变成了速食,放鞭炮更是一年比一年少……年味就这样变成了我们普通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取代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我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重新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基石,寻找连接心灵的支点和纽带,以自信的姿态面对世界。

  春节,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的春节应该怎么过?市民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答案。

  春节习俗

  传统文化让我们引以为傲

  每年到了春节过年,年轻人总是开始享受假期、睡懒觉、吐槽春晚和享受爸爸妈妈准备的年饭,而父母却在忙里忙外的准备,遵循和执行一些过年的习俗。有的孩子也许会去帮忙,但是并不了解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国传统习俗,许多幼儿教育机构在春节前就举办了各式各样的亲子活动,编制中国结,手工做灯笼,商场舞龙狮,把活动和传统文化的宣传生动地结合在一起。

  贴对联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与商场销售的千篇一律的吉祥话相比,自己动手写一幅则显得更加有意义。在我市某机关工作的刘先生,今年过年就写了十来副对联,不仅自己家贴着漂亮,还送给亲戚朋友当礼物。与刘先生不谋而合的还有刚刚开始学习书法的刘泽小朋友,他把自己写的一张张福字挨家挨户送给邻居和好友,为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为使市民在春节期间的生活更加丰富,我市在博物馆、大型商超等地举办了各种展览和表演,在进一步普及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市民有处可去、有事可做。

  烟花过后

  举手之劳让我们心怀感激

  齐齐哈尔并没有像许多大城市那样禁放烟花爆竹,但是不难发现,近些年燃放烟花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是年夜饭的鞭炮也因为许多家庭选在了在饭店吃而被省略,但是依然有一部分有小朋友的家庭,会在这样的夜晚为孩子带来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快乐。

  除夕夜,记者在小区内碰到一对正在放烟花的父子,小小的烟花映衬着孩子无比高兴的脸,父亲一边带着孩子玩儿,一边给孩子讲绘本里年的故事。一小箱鞭炮放完之后,父亲带着孩子把燃放过后的鞭炮和碎屑清扫干净放回纸盒箱并搬到垃圾箱处,孩子心满意足地牵着父亲的手离开,前后过程不足半个小时。

  看似举手之劳,但是却有许多人做不到,甚至想不到。每年春节过后,环卫工人的工作量都会骤加。而那些顺着阳台就放鞭炮的和那些放完鞭炮转身走掉的市民,如果能够自己清理垃圾并妥善处理好,对物业、对环卫工人,对整个城市管理工作,都将是极大的改善和帮助。

  现代手段

  远隔千里让我们欢聚一堂

  新时代的春节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最近几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可视电话、直播拜年成为人们新的联系沟通方式,人们互致问候,增强感情交流,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新景观。虽然电子红包没有直接派发的喜庆,虽然可视电话没有上门拜年那么亲切,但是也极大程度弥补了许多亲人朋友因时空距离无法相聚的遗憾。

  如今网络相聚不仅是年轻人喜爱,老年人在掌握了其中的技术后也颇为热衷。大年初五,在李秀芝阿姨的组织下,一场老工友网络联欢会红红火火地在微信群里展开了。诗朗诵、唱歌、跳舞,大家通过视频和语音各显其能,让这些天南海北难得聚到一起的老朋友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过足了瘾。

  与这些老工友差不多的是褚小姐的家人,由于种种原因,褚小姐一家人过年分别在好几个城市,聚不到一起并没有减少他们欢乐的程度。晚上打开直播软件,每个人出来唱一首歌,不仅送礼物还有红包收,热闹程度不亚于歌手大赛。

  与过去的喝酒、唱K、打麻将的老娱乐项目相比,如今过年的乐子事儿更多了,文化韵味也更加浓了。在许多书店、咖啡店,记者看到无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步履匆匆的中青年人,还是稚气未脱的中小学生,都在这里,卸下一年的疲惫,或站或坐,就着一本好书、一杯茶、一曲悠扬的音乐,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电影院的各种排片也吸引了各年龄段的人去欣赏、去放松,无论是父子情深的《熊出没》,还是激情燃爆的《红海行动》,传统文化和爱国情怀无处不在。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