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9日讯 “往年冬天都在挺冷的外边‘乐活’,但是活动没场地、运动无去处,今年就悄然发生了改变,新建的市民俱乐部让老百姓的活动更方便了,这里图书馆、文化活动室、体育馆等场所一周七天免费开放,没啥事我们凑在一起,越来越有‘家’的感觉了。”63岁的肇东市退休职工王中英对市民俱乐部赞不绝口,退休以后他喜欢和老伙伴们一起跳跳舞、打打牌,以前他们都是看天气阴晴出门,现在有了俱乐部让他们甩掉了烦恼。
据了解,该市民俱乐部于2017年10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凡肇东市职工及18周岁以上社区居民均可到俱乐部填表采集信息,并由市总工会统一发放有效证件进入俱乐部活动。俱乐部坐落在肇东市西园办事处民生公共服务中心北侧,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设有棋牌室、职工书屋、羽毛球和电影放映厅、京剧等十二个功能区,其中棋牌室活动室内部设有棋牌桌41个,一次性可供200名职工群众打牌下棋,解决了职工群众休闲娱乐无场所、夏季站道边、冬季蹲墙根的现象。
去年以来,肇东市在加快经济社会硬件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民生工程落在细处、干在实处,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升级改造人民公园、人民广场、火车站和新建多功能运动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受到社会各界一致“点赞”。随着市民俱乐部的投入使用,不仅为广大职工群众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综合平台,还为广大农民工、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提供了重要基地,更成为老百姓“扬精神文明、练强健体魄、展美好形象”的主阵地。
“这个市民俱乐部没动工之前,我们这帮老人天天坐在外边晒太阳,自从俱乐部建成以后,我们就转移‘阵地’了,觉得生活更美好了,再也不用冬天去超市‘蹭热’、夏天蹲墙根了。俱乐部给大家带来欢乐,简直像做梦似的,过去想都不敢想!”67岁的郑彦林备感自豪地说:“这里不仅仅是群众娱乐休闲的场所,更是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教育群众、引领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 ”
过去没有活动场地,大伙儿就今天到你家、明天到他家弹弹唱唱。京剧爱好者孙国圣介绍,这里为他们提供活动、排练和交流的场地,使一大批文化热心人、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聚集到一起,天天载歌载舞,文化氛围可浓厚了。
近年来,肇东市用“健康梦”“文化梦”托起利民为民惠民的“新招牌”,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盘活资源补齐增量短板,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聚人气”,晒出民生一系列新举措“幸福账单”。以强化设施建设为依托,以推动资源整合为手段,加快推动文体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最大限度增强群众的幸福感,逐步实现群众玩有阵地、乐有场所,玩有载体、乐有去处。今年还将在社区再建一处市民俱乐部,增建多功能运动场、草坪门球场,加快打造全民健身工程;完善市、乡、村(社区)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推进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场馆建设,让群众乐起来、美起来。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承办、参加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切实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切实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具有肇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出具有肇东风格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