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冰城退休医生的钢笔情结:舞文弄墨绘笔尖下的美好生活
2018-03-25 10:01:14 来源:生活报  作者:仲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3月25日讯 数码时代,很多人离纸和钢笔越来越远,提笔忘字在不少人的身上都发生过。但也有人依旧痴迷使用钢笔写字、作画。63岁的杨增杰就是这样一位。他退休前是外科医生,除了治病救人,用钢笔“舞文弄墨”是他最大的爱好。退休之后,有了更多空闲时间,他用钢笔写字、作画的热情更高了:每天写3000多个汉字是他的“必修课”;为庆祝父亲90岁生日,他画了一幅长九米、记录一家五代人百年历程的“家史画卷”;现在杨增杰正在谋划手绘中央大街百米长卷,想让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领略百年老街的风采。

  热衷手抄名著

  作品被收入多个纪念馆

  硬笔书法是杨增杰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报记者在采访他时,他特意从家中带来了几本钢笔手抄集,有诗词歌赋,也有名人著作,遒劲有力的行书字体硬笔书法,让人看了眼前一亮。

  杨增杰说,他从小酷爱书法,最擅长的是行书。退休之前,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他用来练字了,他尤其爱抄写名人著作。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萌生了抄写莫言著作的念头。“我到书店一看,莫言的代表作《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书籍已经销售一空,于是在网上找到了《丰乳肥臀》的电子版,历时110天抄完了这本书。”他说,他很崇拜莫言,希望莫言能看到他的这个手抄本。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增杰得知莫言在北京参加会议,就带着《丰乳肥臀》的手抄本赴京拜访。几经周折,杨增杰终于见到了莫言。莫言看了杨增杰的手抄本后很高兴,将它收藏到了山东省高密市的莫言文学馆中。

  除此之外,杨增杰的钢笔手抄本《呼兰河传》,被收藏在了哈尔滨市呼兰区的萧红故居里。军事专家张召忠来哈尔滨时,杨增杰还给张召忠画了一幅由16架战斗机及航母、潜艇、坦克所组成的武器装备图。

  “写钢笔字成瘾”

  每天要写三千多个字

  三年前,杨增杰退休了,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写钢笔字。“我已经写字成瘾了,一天不写字,就会感到生活中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似的。”杨增杰说,退休前,他十年大约写了120多万字的作品;退休后,他保持着每天要写3000个字的“任务”,涉及题材非常广泛,有唐诗、宋词、元曲,也有名人著作。

  杨增杰为什么对钢笔书法如此情有独钟呢?他给生活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上小学时,老师留作业让抄写生字,我写字不认真,被父亲一通批评。这之后,我‘长了记性’,一直认认真真地写字。10岁时,我已经能写出一手工整的楷书了。当时,因为字写得好,还被带到父亲单位,帮他们出黑板报。大家见一个10岁的孩子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对我夸奖有加,这激发了我练字的热情,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手绘九米画卷

  记录家族百年

  除了写字,杨增杰还喜欢用钢笔画画。去年夏天,杨增杰的父亲杨世山过90大寿,杨增杰在提前准备礼物时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爷爷、父亲、母亲等一家五代人的生活用钢笔画出来,绘制成一幅“家史画卷”。历时两个半月,一幅长九米的画卷完成,在这幅画里,不仅可以看到他爷爷闯关东的经历,父母的爱情故事,还能找到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印记。杨增杰说,爷爷19岁闯关东来到哈尔滨,以前,在山东掖县是个酿醋的手艺人。他听父亲讲,爷爷到了哈尔滨之后,参与过索菲亚教堂的修建,还在“八杂市”里当过小工。“爷爷的这些故事,就是我画卷的开篇。”杨增杰父亲这辈,是画卷里浓墨重彩之处。他的父亲1946年参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二纵队警卫连连长,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期间,父亲还曾随部队押运过赴朝作战的军火物资;1950年8月,末代皇帝溥仪从苏联被遣送回国,在绥芬河车站进行移交时,他父亲还负责过警卫任务。这些场景,都被杨增杰描绘到了画卷中。

  想绘中央大街百米长卷

  展现老街之美

  杨增杰喜欢用钢笔记录生活点滴,他与家人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写写游记、画画当地的风土人情。杨增杰说,他会一直写写画画下去,画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画这个时代的新变化。说起画一画时代的新变化,杨增杰说,他还有一个计划——手绘一幅展现哈尔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的百米长卷。现在,手绘中央大街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他已经给中央大街上的所有建筑都拍摄了照片,打算根据照片进行手绘。杨增杰说,之所以选择手绘中央大街,原因是,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一张名片,无论是哈尔滨人还是外地游客,了解中央大街的途径通常都是照片、影像资料以及近距离接触这三种方式,而他想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领略中央大街之美。杨增杰说,百米画卷完成之后,他会定期拿到中央大街展览。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