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黑龙江省海林市有个蔬菜村 果蔬不愁卖城里人争相去打工
2018-03-26 15:05:35 来源:大鹏新闻网-牡丹江晨报  作者:徐觅 孙鲁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刚摘的樱桃萝卜红彤彤的十分诱人,菜农正在进行清洗。

  尽管室外温度仍然很低,但蔬菜村的棚室里却是一片火热的农忙场景。

  东北网3月26日讯 在海林市海林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村——蔬菜村。说它的“大”并不是说它人多地广,而是因为村里有个海浪河蔬菜产业带核心示范园区——全省最大村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距离村子还有一定距离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矗立在村口处的巨型白菜雕塑,这棵十多米高的“大白菜”既代表了村名,也标注了村里的特色。

  村子年产各类精品无公害绿色蔬菜1.4亿斤、出口外销产值高达1.6亿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3亿元……这些都是拥有1900多户、6900多人的蔬菜村响当当的“金标签”。

  怪不怪——

  大批城里人涌进村打工

  3月21日,正值一年中第四个节气——春分,记者一行驱车前往蔬菜村,想要在春日里揭开这个国家级“蔬菜棚室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的神秘面纱。

  汽车下了牡海城际公路,直奔海浪河方向,河堤被修建的十分平整,没有一点颠簸的感觉,相隔几百米就有一块“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牌子,让记者对那里的环境充满了期待……

  距离村子还有一定距离时,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矗立在村口处的巨型白菜雕塑,这棵十多米高的“大白菜”既代表了村名,也标注了村里的特色,有着“百菜之王”称谓的白菜更被人们赋予了“百财”的美好寓意。紧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的大棚和温室。

  此时的东北,虽然夜间室外的温度仍低至零摄氏度以下,但蔬菜村的菜农们却忙活得热火朝天,大棚和温室里的第一茬蔬菜都已长成,卖相诱人的樱桃萝卜、长势喜人的婆婆丁等蔬菜已经被逐批拉上出口外销的货车,端上了外国人的餐桌。

  “你别看我们这是农村,但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城里人来这打工。”蔬菜村党委书记窦乃兴一边向记者展示着大棚里各类蔬菜,一边给记者算了笔账。蔬菜村拥有棚室4100多栋,每年光靠村里的村民根本种不过来,菜农们只能从村外雇佣大量的劳动力来从事种植、收货等一系列农活。通过对村内几名种植大户的雇佣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后,窦乃兴得出的数据把自己都吓了一跳——蔬菜村每年能吸引外来劳动力近20万人次,其中至少有10多万人次都是从海林市里来的。

  窦乃兴说,菜农们雇佣劳动力的标准并不高,只要手脚灵便总能找到适合的活,每年都有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前来打工,从事采摘果实等稍微清闲的农活,但报酬的标准都一样,全是每小时10元,按日结算,一天下来赚个百八十元很轻松。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这个以蔬菜村为中心的劳务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不少劳务人员已经联合在一起形成了小团体,当菜农们有需求时,只需给这些小团体负责人去个电话,劳动力就能马上到位。“大家只要没事就来赚点钱,由于工钱结算及时,工作时间还十分自由,每年都有大量的城市劳动力涌入蔬菜村。”

  好不好——

  科学种田结出“幸福果”

  “我们村种出来的瓜果蔬菜能远销到广州、杭州、宁波、南京,甚至出口日本和俄罗斯,靠的就是货真价实,无污染、无公害。”细数起蔬菜村这些年发生的变化,村里的农户们都十分感慨。

  蔬菜村原名“幸福村”,可往前数上几十年,幸福村的村民却并不知道“幸福”是个啥滋味儿。人多地少,生活刚刚跨过温饱线。

  其实早在那时,蔬菜村便是海林市当地的“菜篮子”,可过去种菜主要靠“菜窖子”,很多村民忙乎一年却见不着闲钱儿。

  “农村增收的出路在科学种田。”为了让村民们早日尝到幸福的滋味,蔬菜村确立了“兴菜富民”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紧盯住蔬菜产业不放松,通过抓种植大户、抓经济能人、抓典型示范,采取技术人员帮扶、大户带小户、合作社领办等方式,将蔬菜产业培育成持续拉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年产各类鲜菜1.4亿多斤,蔬菜总收入达1.6亿元。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其中蔬菜产业收入占总收入60%。村里成立的市级蔬菜产业协会,目前会员发展到1000多名,辐射到周边5个乡镇的5600户农户,对蔬菜产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现在只管把菜种好,运输和销售都不用操心,直接有大车来拉,然后销往广东、深圳等地。”说起现在的生活,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超不超前——

  上网卖菜拓宽发展空间

  当然,蔬菜村能有繁荣发展的今天,肯定离不开菜农们的辛勤劳作,但村干部们在这其中也没少下功夫。

  为了拓宽蔬菜村的发展空间,蔬菜村的这些村干部们下到田间地头,跟菜农们打成一片,从根源上找到菜农们的最迫切需求,破除了村里从前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旧局面,让大家懂得了抱团取暖的道理,整个蔬菜村成了有名的“团结村”。

  进入信息时代后,村里集体组织对菜农的网络信息技能进行培训,还帮助各蔬菜经销大户学会了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搭上网络信息快车,时时掌握国内外蔬菜市场各季节的供需情况。“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电商培训班,让有意愿的农户尝试互联网销售,目前全村有20%的蔬菜是通过网络销售的。”窦乃兴说。

  与此同时,蔬菜村还建立了销售龙头企业。经工商部门批准村委会成立了海林市四季春蔬菜经销有限责任公司,由经销公司负责联系销售商,从菜农手中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成为全村销售蔬菜的龙头。近年来,经销公司不仅与山东寿光、杭州三里亭等全国知名的蔬菜市场建立供销关系,还辟建了俄罗斯、韩国等国际市场。

  谈到下一步蔬菜村的发展,窦乃兴和其他村干部们心里已经有了方向,“我们村种出的瓜果蔬菜味道都特别好,但多数都外销了,现阶段想让大部分当地人品尝上还有点困难。如何把瓜果经济和乡村采摘游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我们下一步得好好琢磨的问题。”

  离开蔬菜村时,正赶上货车来村拉蔬菜,只见菜农们将事先准备好的新鲜蔬果一筐筐运上货车,脸上流露出的表情叫幸福。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