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让温暖阳光照亮残疾人的心灵 齐齐哈尔市残疾人康复工程为残疾人实现"健康梦"
2018-03-30 14:13:00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陈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3月30日讯 “能在社区康复站做康复又近又方便,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社区康复工作人员一个星期就来家一趟,太感激了”……一句句温暖而朴实的话语,折射出齐齐哈尔市在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面留下的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身体康复是残疾人实现小康梦的第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纳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力争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对于齐齐哈尔市32万残疾人来说,以让他们“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齐齐哈尔市全方位开展各项康复工作。仅去年一年,就为全市4600名肢体、视力、听力残疾人实名制免费配发了手机式助视器、听书机、轮椅、助听器等助行、助视、助听辅助器具。

  “就近康复”——

  让更多残疾人得到专业康复治疗

  “俺们社区康复工作人员每周都来家一趟,给我做康复指导和康复按摩,我这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心情也越来越好。”因脑血栓后遗症,张希臣行动颇为不便。为改善他的身体状况,龙沙区红星社区康复协调员上门服务已成了老张平日最期盼的事儿。

  为改善残疾人机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龙沙区红星社区开展了残联康复员上门服务。这支由5名康复员组成的队伍,已服务过社区残疾康复人员47人次。

  社区康复工作人员走进残疾人家中开展康复服务,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了康复的便利,社区康复站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就近康复”不但专业细致,同时也真正做到了想残疾人之所想。

  目前,全市康复服务机构从原有的41家已增长至55家,广大残疾人都得到了康复治疗带来的实惠。与此同时,在加强和规范康复机构、康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残疾人不同需求施行精准康复,开展一系列帮扶、救助,还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惠民政策的温暖。

  “康复工程”——

  为更多残疾人圆“健康梦”

  “非常感动,在家就把假肢做成了,终于可以经常出门逛街、串门了。”在建华区左腿截肢的郑志权家中,残疾人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的假肢装配技师完成了采模工作和制作假肢,让郑志权高兴不已,原本满是愁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提高残疾朋友生活质量、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的前提条件。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工作高度重视,连续多年将残疾人工作列入到政府的大事实事,让残疾人朋友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还让他们充分感到了惠民政策的温暖。

  按照国家制定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今年齐齐哈尔市将采取多种形式为全市10000人实施基本康复服务。其中,计划为全市300名0-6岁智力、聋儿、脑瘫、孤独症残疾儿童提供耳蜗植入、术后康复,助听器验配以及康复训练;为持证残疾人免费发放助视器、助听器、轮椅、拐杖、假肢制作等辅助器具4000件;计划培训基层康复服务人员500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做到发现一例手术一例。

  “精准康复”——

  让康复工作触角遍及城乡

  “使残疾人残有所助,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齐齐哈尔市每名残疾人工作者都把此项工作当成职责和使命。为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市残联广泛征求残疾人朋友的需求,推出了12345工作法,让精准康复工作的触角遍及鹤城城乡。

  所谓12345工作法是指:“1”是明确一个目标,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80%以上。“2”是加强两个建设,即加强和规范康复机构建设和加强康复队伍建设。“3”是实行“三对接三入户”服务,即定点康复医疗机构与辖区残联对接、康复科室与社区对接、康复医生与残疾人家庭对接;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基本情况、基本需求调查、登记、建档入户,为残疾人进行特色服务入户,爱心志愿者与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定期服务入户。“4”是做到四个到位,即责任落实到位、调查摸底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源整合到位。“5”是实施“五项”行动,沐浴阳光行动(残疾儿童救助)、展望未来行动(盲人定向行走)、呼唤明天行动(助听器配发)、走向希望行动(假肢装配)、暖心适配行动(辅具适配)。

  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并不是空有一句口号,齐齐哈尔市各级残疾人工作者实打实地在做。截至目前,全市有1234个村(社区)已开展精准康复服务,为12624名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建档立卡,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也随之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王桐桐

【专题】黑龙江省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