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4月20日讯 “我记得看到‘天神’对接的那一刻,鼓掌的手都是颤抖的。”4月17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王子才眼含泪花向记者讲述着他与航天的情缘。
自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是王子才院士伴航天事业走过的第61个年头。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胆论证,到细节决定成败的小心谨慎,再到见证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完美对接,王子才笑着说:“这是激情越来越足的61年,这是我最为幸福的61年。”
坚守一线要精益求精
回想过往,王子才已记不清自己爱上航天的契机。多年来王子才一直工作在教学、工程科技的第一线,如今86岁的他,依然每天坚持到自己的办公室,“我每天都来,来到这里转一转就踏实。”
王子才始终记得,在做高难度的地面仿真实验时,常常加班,实验人员每天凌晨3时许起床开始仪器运转、电测准备,而真正的试验过程只有几分钟,但前前后后的准备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当时我们提出了‘三超’的口号:超常的勇气、超常的毅力和超常的措施。”
看似高大上的航天发射之前,需要经历的繁琐程序远不止于此。从技术难题到一个螺钉一个螺母,都不能忽视。王子才说,在航天系统内部,实行数据包管理,可以查询到飞行器研制全过程中的任何资料,甚至包括工人拧螺钉的力矩值。
“航天确实是一个需要团结协作的工作,其中的每一件事一定是反复论证、相互探讨,计算好的数据有人复核,文件要求三级审签。”
执着航天为“天神”牵手
航天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修复性”。汽车坏了,可以维修;飞机故障,还有迫降的可能。如果航天器出问题,那几乎是不可挽回的失败。这是王子才眼中,航天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最大区别,“要在天上实现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真的不容易,两个飞行器要在高速飞行的条件下完成对接,位置稍有偏差可能‘擦肩而过’,因此交汇过程中必须实现精准定位。能不能对接,有多大把握,又有多少风险,压力真的很大。”
王子才作为地面仿真测试评估小组组长,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几年的时间测评出“天神”牵手成功的概率。并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用于模拟交会过程中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空间运动的地面仿真设备,实现了牵手位置的精准定位。王子才抑制不住自豪与喜悦,“这是我们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第一次在天上实现的对接,我们做到了。”
回忆起这段经历,王子才院士感慨万千,“我做过很多航天项目,但‘天神’牵手这个项目,是我最难忘的。”
培养精英愿中国建成航天强国
从老一辈航天校友建立卓越功勋到今天风华正茂的学子积极投身航天事业,从航空工程系正式组建到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建立,回眸历史,王子才与哈工大一起与中国航天共同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哈工大自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航天学院以来,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唯一的航天学院。”谈起哈工大为航天做的贡献,王子才脸上洋溢着笑容,“哈工大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骨干精英,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航天人是具有热情、坚持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一群人,干着世人眼中“惊天动地事”,却着实是一个个“隐姓埋名人”。他们不在乎自己永远是幕后英雄,而是默默地祝福着我们的祖国。
“在航天领域,从发动机到地面设备的研制,全都是靠我们自己。航天系统真正是中国人自主创新一点一滴发展到现在的”,王子才说,他最大的心愿是中国能从航天大国变成航天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