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体验在“月球”漫步。
航天英雄讲述“神秘”太空生活
10时30分,航天英雄刘伯明来到载人航天展区同中小学生互动。“在太空里航天员都吃什么啊?喝水会受到影响吗?睡觉和在地球上的时间一样吗?要想成为像您一样的英雄航天员需要经过怎样严格的训练呢?”刘伯明一出现,同学们马上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是特制的航天食品,其实菜单还是很丰盛的,航天食品的首要目标是满足载人航天任务基本需求,包括适应轨道上的失重环境、发射时的振动、各种辐射和噪音、对体积和重量的严格限制,以及航天员的特殊营养需求等。”“航天员在太空中因为失重环境,喝水是要用吸管的。”“我们平时都是天亮起床天黑睡觉,但在太空中飞行器绕地球一圈是90分钟,60分钟是白天,30分钟是夜晚,所以就不能看天色来进行睡眠了,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也使用北京时间。”针对同学们的提问,刘伯明一一耐心解答。

众多利用航天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保健品和原料药品等吸引众人驻足。
“哇!好大个!”航空育种的“巨型南瓜”引来现场观众纷纷驻足拍照。现场摆放着众多利用航天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保健品和原料药品等。航茄4号、航椒5号、航椒9号、航椒12号,来自复华小学的李红忙着叫同学:“哇,快看!这个太酷了!这辣椒真苗条。吃了会是什么味道呢?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
“太空蔬菜种子是将普通蔬菜种子搭载于航天卫星,经过太空失重、缺氧等特殊环境变化,内部结构发生激变,返回地面后,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而成。太空蔬菜的维生素含量高于普通蔬菜2倍以上。”工作人员的讲解吸引来一大批参观者。
据了解,从1987年起,我国航天科学家和农业科学家就把航天与农业相结合,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目前,我国已在水稻、小麦、棉花、番茄、青椒等作物上诱变培育出一系列新品种。
3、2、1……“神箭”在展厅“升空”
据了解,整个科普展由“航天放飞中国梦”展区、“改革开放四十年”航天集团展区和商业航天产业企业展区三个主题展区构成。除了大量航天实物展品,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还增加了展会的互动性,让体验者更加直观真实的探索航天奥秘。体验者可以现场观看载人航天任务模拟发射,进入“天宫二号”空间站模拟舱,或者亲自“设计”卫星云图,了解卫星对地球进行观测的过程。
AR月球表面互动展区以探月工程获得的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等数据资源,结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全景模拟月球球体,让体验者获得置身月球表面的逼真感受。记者看到,一位嘉宾正在体验区挥动手臂,在虚拟的月球表面召唤“嫦娥三号”并与之互动。
助推器,整流罩……在模拟火箭发射展区,体验者可以通过大屏幕完成火箭所有部件的拼装。按下发射按钮,塔架展开……3、2、1,点火!“神舟五号”在展厅中腾空而起,围观者齐声喝彩,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一起重温“神箭”升空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展厅,珠海一号卫星和紫丁香卫星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紫丁香”团队累计吸纳了100多名哈工大学子,平均年龄不到24周岁的他们研制的“紫丁香一号”卫星和“紫丁香二号”卫星均已成功发射,闪耀在神秘浩瀚的星空中。现场的航天爱好者纷纷与“紫丁香”合影,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
同时,科普展还推出了系列航天文创产品,设计精美独具匠心的火箭模型、纪念章等吸引大批参观者驻足。(照片均由蒋国红 郭俊峰 苏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