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克短协同发展服务地方转型升级
黑龙江省坚持问题导向,做强中职,做优高职,通过撤销、合并、转型、停办等方式,优化了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布局,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精简到42所,黑龙江省中职学校从1978年的1920所精简到364所,黑龙江省基本形成了一个县(区)建一所职教中心的办学格局。相继建成改革发展示范骨干院校54所,其中:国家级32所,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3所。

桦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育婴员技能培训班学员实际操作课。
黑龙江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契机,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中职示范校专业点116个;省级重点专业54个;教育部及相关部委认定全国职业院校的养老服务类、健康服务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类、装备制造类、交通运输类、旅游类示范专业点13个。承接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4个。近年来,黑龙江省职业院校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撤销或停办高职专业点216个,新增紧密对接黑龙江省重大产业需要的云计算、对俄经贸、现代智能农机装备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政、智能家居安保等中高职专业点370个,优先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对俄经贸、“龙江丝路带”、振兴老工业基地及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不断增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和创新驱动新常态下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注重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涉外护理专业9届11次500余名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沙特、英国、芬兰、阿联酋等国家就业和深造,年薪30-90万元。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校汽修专业与中德诺浩联合办学,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汽车维修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目前已有两届93名毕业生,全部由中德诺浩分配至国内一线城市德系4S店工作,其中有5名学生考取了由德国认证的劳动技术等级证书。

哈尔宾第二职业中学校与德国开展合作办学,中德诺浩合作项目德方专家来校讲学助推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将职业教育作为“造血式”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通过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贫困学生全免学费、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生活补助等政策,落实职业教育帮扶计划和职业教育圆梦专项行动。“精准资助”实现了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政策全覆盖。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受了免学费政策。2007至2017年,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发放国家助学金50.63万人次、11.09亿元,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26%;发放国家奖学金0.33万人、0.27亿元;发放励志奖学金6.35万人、3.18亿元;中职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总人数为79.02万人,资助金额近12.20亿元,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26%;享受国家免学费总人数为62.18万人,资助金额为13.8亿元,资助比例占在校生的90%;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农机学院设施农业创业团队在北方寒地大学生创业基地温室进行日常养护工作。

大庆医专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现场。校信息中心提供
“精准就业”,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持续发展,回馈社会。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李有香,经全国统一高考被学院护理专业录取。学习期间,学院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她办理学费缓交、享受国家助学金,毕业后恰逢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医学毕业生,由于业务精、能力强,被青冈县中医院录为急诊科护士,彻底帮助家庭解决经济困难。李有香脱贫不忘回报社会,2016年结婚后,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支持爱人远赴新疆支援医疗建设,服务西部建设,为更为贫困的地区脱贫贡献力量;“精准培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让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提升贫困家庭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职业教育面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采取送教下乡、订单培养等形式,走乡入户,精准对接,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技能脱贫,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由“伸手要”转为“动手干”,共培养致富带头人350余名、各类农业技术人才26万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7万人,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近12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99.5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25.57万人次,推广农村实用技术300余项,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