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1日讯(记者 包海多)“感谢蓝天志愿者团队,感谢呼兰监狱全体民警,没有你们,就没有我儿子和我们一家人的今天。”11日,在黑龙江省呼兰监狱亲情帮教会上,坐在轮椅上的服刑人员陈某亮的母亲说到。

服刑人员陈某亮和母亲在一起。
2014年,陈某亮眼见妻子出轨,一时冲动将妻子杀害。陈某亮入狱后,家里只剩下68岁不能行走的母亲和6岁的儿子,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2016年,蓝天志愿者团队听说了陈某亮家的情况后,登门拜访时发现,一家老小挤在一间快要倒塌、严重倾斜的茅草房里,家里吃食全靠乡邻接济,8岁的陈某亮儿子还没有上学……“听见一点声音我和孙子就往房外跑,小孙子经常问房子会不会塌、会不会把我们砸死。”陈某亮的母亲说。看着心酸的一幕,志愿者们自发捐资、捐物、出力,很快为陈某亮家盖起了大砖房,送孩子上了乡镇小学。
“服刑人员陈某亮被判死缓限制减刑,刚入监时悲观厌世,极不配合教改工作,得知他家里的情况后,我们为他联系了手工活,他一个月可以给家里寄1000元钱。现在他改造积极,表现很好,还教其他几位家庭经济困难的服刑人员一起做手工活,正在申请减刑。”呼兰监狱十三监区监区长张国鑫说。
“叔叔阿姨们,我想见见我爸爸,你们能带我去吗?”2018年,母亲节前夕,听到陈某亮的儿子小陈的请求,志愿者们带着陈某亮的母亲和儿子来到呼兰监狱,经过申请和审批,志愿者们推着陈某亮的母亲和儿子走进了亲情帮教会的现场。
得知母亲和儿子都来了,陈某亮放声痛哭,背起母亲、领着儿子参观自己的监室、劳动车间等。
“制作手工活需要特别细心,多少次我都要熬不住了,想到家里瘫痪的老母亲和正在上学的儿子,我咬牙又挺了过来。现在多挣一分钱,他们的日子就能好一分。我一定珍惜监狱民警给我挣钱的机会,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去,好好做人,报答帮助过我的好心人们。”看着母亲和儿子,陈某亮激动地说。
亲情帮教会结束后,监区长张国鑫将陈某亮一个半月的劳动报酬1500元交到其母亲手上,又把自己给买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和200元钱给了陈某亮的儿子。“叔叔听说你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名,这是叔叔奖励你的。回家后,要照顾好奶奶,好好学习,下次来的时候叔叔要考考你。”监区长张国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