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5月15日讯 哈市规划局会同市住建委、交通局、市交管局、市城管局及各区政府开展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组织编制完成“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交通治理各专项规划。其中,将实现智能公交线路覆盖率达100%以上,主城区内部联系少于40分钟,新增10万个停车泊位……
今后主城区40分钟内互达
中远期打造“123456”交通网:
一是哈长城市群通达<1小时,
二是东北三省主要城市<2小时,
三是东北亚重要城市<3小时,
四是主城区内部联系<40分钟,
五是市区核心联系<50分钟,
六是都市区枢纽联系<60分钟。
近期完善提升“1234567”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体系:
完善区域高等级公路网络,加强城区对外交通联系;
提升发展客货运交通枢纽,初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完善城市快速路体系,加强城市干道系统和微循环系统建设;
加快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进程,初步形成“环+放射”的轨道骨架;
提高公交设施和服务水平;
改善步行、自行车网络和环境建设;
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将达90%
1.在道路网结构方面:规划构建以“一联三环十二射”快速路系统为支撑,以“方格网+放射状”的主干路网为骨架,以“高密度、小尺度”的微循环支路为补充的道路网格局。按规划实施后,四环内快速路总长度将达到288公里,密度达到0.55km/km2。
2.轨道交通方面:按规划实施,近期将形成共10条线路的线网框架,全长374.5公里。二环内线网密度将达到1.10km/km2,江南线网密度将约达到0.59km/km2,江北 线网 密度 达到0.61km/km2。规划远期在10条线路基础上进行加密、延伸,并针对主城区与远郊卫星城联系增加市郊线,最终形成19条线,总长度约720km的轨道线网。
3.公交都市方面:规划打造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支撑,特色公交和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多模式的公共交通体系。按规划实施后,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将达到90%,万人公交拥有量平均值达14.8标台,公交出行比例将达到30%,智能公交线路覆盖率将达到100%以上。
4.跨铁路通道建设方面:规划新建联通道路46条,按规划实施后,穿越铁路通道的平均间距由现状的1.8公里,将提高到1.1公里。
5.静态停车规划方面:一是新出台了《哈尔滨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标准》,大幅度提高指标系数,其中住宅和商业配建标准提高了2.3~2.4倍。二是统筹规划,大力发展公共停车场。按照“堵疏结合、建管并举”的原则,结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绿地、广场、学校等项目建设,加强了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逐步实现“新区满足需求,老区得到缓解”的静态停车目标。

近期实施河洲街等10条道路打通工程
强化跨区域通道,改善动脉交通。完成了城乡路高架体系、东二环高架体系、哈药路打通、武威路、伊春路、闽江路、南勋街、科研街等18条跨铁路、河流的主干道路详细规划,提高骨干通道的通行能力。
打通断头路、卡脖路,疏通毛细血管。完成了大方里街、安红街(建国街-大民兴街)等29条道路和康宁街-自兴街、安宁街-新阳路道路拓宽及道口渠化等14项工程的道路详细规划。
破解区块分割,提高组团之间交通效率。通过对交通发生和吸引热力分布图的详细研究和组团之间交通拥堵系数的分析,将城区划分为九大区块,完成了九大区块之间跨区域交通的道路打通规划。规划近期将实施河洲街、河梁街、泰山路、学府三道街、尤家街、长寿路、复兴街等10条道路打通工程。
规划停车泊位10万个
以静制动,解决停车难问题。共规划公共停车场215处,总计规划停车泊位10万个。目前已完成27个项目(约5000个停车泊位)的规划设计和审批工作。
目前,上述规划项目由哈市住建委、哈市交管局、哈市城管局和各区政府正在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