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书写新时代龙江答卷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两周年之际
2018-05-23 07:41: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七)

  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回望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对我省农业发展给予的高度评价与殷切鼓舞,我们在振奋与欣喜的同时,自觉扛起历史使命和责任。

  农业,一直以来都是黑龙江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骄傲。“黑龙江每年种出的粮食够全国人民吃三个多月,您吃的米饭里,每十碗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去年年末,一部题为《还看今朝·黑龙江篇》的电视片,在轻快清新的表达中,国人真切掂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沉甸甸的分量。

  事实上,“这碗米饭”除了傲人的产量外,质量也享誉全国,南方顾客评价黑龙江大米“不用就菜吃,嘴巴都是香的”,可谓一语中的。

  的确,“压舱石”要求黑龙江农业满足“量”的要求,“排头兵”则要求黑龙江农业更加注重“质”。争当排头兵,是一条缺少现成经验模式可以借鉴的道路,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在摸索中积累。总书记视察过的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企业+科研机构+农户”运营模式,入社社员由38户增加到130户,规模经营土地由0.54万亩增加到9.8万亩,其不断探索的精神可见一斑。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连续两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黑龙江都头一个做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这似乎可以阐释“排头兵”的意蕴。

  排头兵就要作“模范生”。黑龙江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实物总量、总产值保持全国首位;粮食产量实现“十四连丰”并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农业装备水平居全国首位;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肉蛋奶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黑龙江农业诸多“首位”和“第一”,为中国农业转方式打样,熔铸成排头兵的潜力与作为。

  排头兵就要作“实验班”。我省推进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完成国家玉米、大豆收储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20万个,56个县建立了农村产权及土地流转平台,农村“两权”、活体畜禽抵押贷款等改革事项扎实推进……秉政策之惠,借改革之势,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探索,为深化改革试水,积淀下排头兵的担当与勇气。

  排头兵就要作“先锋队”。我省在全国率先并持续实施农业“三减”行动,保护黑土地,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垦区由机械化向数字化的智慧农业迈进,良田、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化农业生产方式改革……为现代农业趟路,勇往直前以赴之,群策群力以成之,砥砺着排头兵的本领与贡献。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科学制定战略规划,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张庆伟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黑龙江力争在粮食综合产能上站排头、力争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站排头、力争在农业生态保护上站排头、力争在农业综合改革上站排头。这四个“站排头”,彰显了新时代黑龙江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更坚定的决心、更勇毅的担当、更澎湃的动力。

  干在实处辛勤耕耘,走在前列矢志践行。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推进乡村振兴正逢其时。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我们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代化新龙江建设的“三农”新曲更加嘹亮。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牢记嘱托 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两周年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