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搜 索
北斗已成国家名片 全国"一张网"实时定位达厘米级
2018-05-24 10:48: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姜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5月24日讯(记者 姜辉 编辑 王艳)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3日在哈尔滨启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位置,增强时代”,体现高精度时空信息增强服务通过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应用,助力信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领域进入增强时代。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2年底正式提供服务以来连续稳定运行,目前北斗系统已进入全球组网新阶段,应用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今年底将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2035年,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那么,什么是北斗系统?目前发展怎么样了?开通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成果?下面为您一一道来:

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启幕。东北网记者 姜辉 摄

  什么是北斗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取得了哪些成果?

  北斗系统是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目前已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应用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成为国家名片。

  A 系统建设方面

  全国“一张网”实时定位厘米级

  北斗系统立足国情,首创混合星座,开创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差分增强融合技术体制,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入选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

  北斗二号性能稳中有升。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增加4颗备份卫星,2颗已发射入轨。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厘米级高精度服务。建成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具备对北斗、GPS、格洛纳斯、伽利略四大系统监测评估能力。

  北斗三号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继承北斗特色,对标世界一流,增加星间链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播发性能更优的导航信号。发射5颗试验卫星,星载原子钟天稳定度达E-15量级,定位精度2.5至5米,较北斗二号提升1至2倍,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目前,已成功发射8颗全球组网卫星,建成最简系统。

  B 应用产业化方面

  “北斗芯”规模化应用催生“北斗+”新模式

  6年前,国内没有一片国产北斗芯片。现如今,已有坚强的“北斗芯”。国产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目前,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65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

  行业区域应用显现规模化效益。北斗已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500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建成全球最大的GNSS车联网平台,相比2012年,2017年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50%以上。公安出警时间缩短近20%,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升2倍。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累计救助渔民超过1万人,已成为渔民的海上保护神。

  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北斗系统已用于精细农业、危房监测、无人驾驶等领域。

  C 大众应用方面

  催生新业态在智能手机中正成为标配

  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方面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北斗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由“高大上”转为“接地气”,日益走近百姓生活,正在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世界主流手机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中,北斗正成为标配。共享单车配装北斗实现精细管理。支持北斗的手表、手环、学生卡,更加方便和保护人们日常生活。

  以北京为例,33500辆出租车中有21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实现北斗定位全覆盖;1500辆物流货车及19000名配送员,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实现实时调度。

  为解决高精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培育精准时空信息生态环境,降低使用门槛,由兵器集团和阿里巴巴合资组建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构建基于北斗的高精度位置服务运营平台,现已覆盖国内20个省市,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服务。截至2017年12月底,接入各类用户数已过1亿。2018年5月16日,千寻位置召开天地无间战略发布会,正式发布星地一体高精度时空服务——“天音计划”。与单一星基系统相比,“天音计划”动态厘米级定位服务首次定位时间缩短97%以上,定位精度可提高50%,服务可用率高达99.999%。在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涉及用户人身和生产安全的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机制,赋能全球智能智能物联网应用产业生态。“天音计划”目前服务覆盖中国地区,将于2021年实现全球覆盖。

  北斗融合互联网催生新业态。至今共发布6版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和1版服务性能规范。国内从业企业超过1万4千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国内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2017年超过2500亿元,北斗贡献率达80%。2016年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编制。成立国家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斗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建成高精度时空信息云服务平台,推出全球首个支持北斗的加速辅助定位系统,服务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突破1亿,日服务达2亿次。

  D 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

  首个海外中心落成北斗正加速融入世界

  2018年4月10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与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在突尼斯埃尔贾扎拉科技园联合举办了中阿北斗/GNSS中心落成仪式。这是首次在海外设立北斗中心,加快北斗服务阿盟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的重要环节。

  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北斗系统全面开展大国合作,成立中俄卫星导航合作项委会、中美卫星导航合作工作组。开通中俄卫星导航联合监测平台,与美、俄分别签署系统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为多系统实现共赢,全球用户享受更加高效可靠服务做出中国贡献。

  广泛参与多边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2012年主办第七届大会,2018年将主办第十三届大会。北斗已加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通信三大国际组织,还将为全球提供免费搜索救援服务。

  积极推动服务世界。与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沙卫星导航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北斗将以崭新姿态、更强能力、更好服务,造福人类,服务全球。

责任编辑:王艳

【专题】位置,增强时代——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