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从德女子中学揭秘:萧红在此就读 张学良曾亲临观看体育代表队比赛
2018-08-12 10:25:30 来源:生活报  作者:闫金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8月12日讯 1924年,哈尔滨地方当局逐步收回兴办教育主权,大兴民族教育之风。当时,在哈尔滨倡导国民文化教育的徐雅志、傅闰成等人认为女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而哈尔滨女子教育薄弱,许多学校不招收女学生,招收女生的学校又都是俄国人办的,只有富家女子才能进入洋人办的学校读书。

  于是,徐雅志、傅闰成、马秀颖等人联合志同道合者筹募经费11000元,决定在哈尔滨创办一所女子中学,并取名哈尔滨从德女子中学。

  1924年哈尔滨从德女子中学创立

  1924年8月14日,徐雅志、傅闰成、马秀颖等人召集筹办人召开会议,成立徐雅志、马秀颖、李绍庚、刘景洲、傅闰成等五人为成员的学校董事会,并推举马秀颖为董事长,傅闰成为会计董事,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留学日本的徐雅志为校长,学校取名为哈尔滨从德女子中学(以下简称女中)。并确立首先创办女子初级中学,继添高级中学设师范科。学制为:初级中学修业期限3年,高级中学师范科修业期限3年。

  女中采用学分制,每学年以修满70学分为标准,修满250学分准许毕业。课程科目分为必修科及选修科两种,女中正式创立于1924年9月,校址在道里西十三道街路北,即中央大街与新城大街(今尚志大街)之间。得到时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朱庆澜和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马忠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学校成立之初,为使学校有个良好的开端,马秀颖带领校董们到适龄女孩家,劝说家中适龄女孩子到女中读书。学校在1924年开课之时,只有初中及补习学生各一级。到1925年,有初中两个班,补习班1个,共有学生95名,校长1人,舍监1人,教员6人。

  建校之初,学校的房舍简陋狭窄,所处地势低洼,两个班的学生就已人满为患。1924年冬,校长徐雅志、董事长马秀颖屡次向中东铁路公司提出“赠大厦一区,为讲习之所”的申请,后在朱庆澜、马忠骏的支持协调下,女中搬迁到南岗邮政街铁路局官房(今萧红中学)作为新校舍。女中新校舍为俄式建筑,非常气派漂亮,操场也很大。冬季,学校将操场浇上冰,改为冰场,女中的学生们滑冰成为一种时髦的运动。

  学生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1925年秋,学校教务长孔焕书任女中校长。孔焕书是大家闺秀,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可谓“品学素裕、练达老成”。当时,她以超前大气、务实严谨的治学方略闻名哈尔滨教育界。学生穿校服、唱校歌、遵校训,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女中学校歌,彰显女子“男女平等”思想和培养现代新女性办学理念。

  孔校长非常重视师资力量的卓越与完美,她利用各种人脉关系,先后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广揽教育英才。其中,国文教师王荫芬、英语教师马梦熊、美术教师高仰山、体育教师黄树芳等都是当时国内一流教育专家。

  孔校长还鼓励教师课堂上讲解鲁迅的文章,介绍郭沫若、郁达夫、冰心文学作品,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想。一时间,女中名声鹤起,让许多有理想有志向的女青年纷纷慕名来求学。

  1927年,萧红考入女中。1925年8月,从德女子中学由东省特别区教育局管理,成为公立初级中学,女中更名为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经费由长官公署特区局、中东路共筹支给。

  女中的体育教学成果令国人骄傲与喝彩。体育教师黄树芳带出的女中田径队多次在东北、全国乃至远东运动会上摘金夺银。以孙桂云、刘静贞、吴梅仙、王渊、肖淑苓为代表的女中体育代表队被誉为“五虎将”。

  东北最高军政长官张学良曾亲临哈尔滨出席东省特别区第一次运动会,观看女中“五虎将”比赛。张学良、于凤至还在她们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六届远东体育运动会归途时,在沈阳大帅府设宴招待女中体育代表队。

  日伪时期女中校训被篡改

  “九一八”事变后,1933年7月1日,“北满特别区”成立。女中先后更名为“北满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北满特别区立第一女子两级中学”。

  1936年1月,女一中与女二中(1929年8月成立)合并,成立滨江省立“哈尔滨第一女子两级中学校”,1938年,更名为“滨江省立哈尔滨第一女子国民高等学校(简称女高)”。因为老校舍被关东军占用,院里养了大批军马,校址迁到南岗区邮政街与公司街交口处(原铁路四小,现哈尔滨市团结小学)。女中校长孔焕书不愿为日本人做事,毅然辞职。女中的代理校长为金玉声,副校长由日本人冈田担任,监督执行伪满时期的“教育法”。女中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实行了长达14年的奴化教育。把女中的校训篡改为“诚敬勤朴整洁贞顺”,企图把学生培养成为他们统治下的“顺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学校回迁到原校舍南岗区邮政街与北京街交口处(现萧红中学校址)。

  1946年1月12日,国民政府接收滨江省政权,并将滨江省改为松江省。国民政府专员陈守谦和教育厅长梁栋接收了女中,学校更名为“松江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并划归哈尔滨市政府领导。肖淑云(伪满时期任训育长)代理校长。

  1947年后女中“重获新生”

  1946年11月,在南京中共代表团工作的陈舜瑶由国统区撤退到哈尔滨。由于她长期在国统区工作,具有丰富的从事政治斗争的经验,蒋南翔派她以教师身份进入女中了解情况。

  1947年年初,陈舜瑶被任命为女中校长,进步文化人士陈隄任副校长。

  此后,教育局又陆续派来了何君颀、石泊夫、于为(后任第一届团委书记)等4位教师,增强了工作力量。陈舜瑶来到女中后,吃住在学校,与校工打成一片,很快就扭转了女中对形势观望、政治保守的局面,并在学生中发展了李秀贞、周克英、赵箴等3名党员。

  陈舜瑶还聘请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冯仲云,重庆从事统战工作、有“难童妈妈”之称的罗淑章,以及能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的《东北日报》相关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举行讲座。春风化雨,女中在进步力量逐渐壮大,开始朝着培养革命人才摇篮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