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情动哈尔滨》精彩亮相 音乐剧让城市故事“活”起来
2018-08-22 08:26:4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杨宁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8月22日讯 16日晚,哈尔滨学院音乐厅流光溢彩,乐音悠扬。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剧目之一,由哈尔滨歌剧院原创的音乐剧《情动哈尔滨》在此精彩亮相。中东铁路、西式教堂、交响音乐……一幕幕怀旧色彩浓郁的舞台场景,将观众带回了上世纪40年代的哈尔滨:一段可歌可泣的中苏跨国爱情故事,伴随着国仇家恨展开。

  “哈尔滨在我心里是个特别浪漫的城市,今天看了音乐剧,果然如此!”“虽然饱受战火摧残,但是老哈尔滨依然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观众纷纷表示,该剧音乐优美,情节扣人心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穿梭百年时空

  讲述老哈尔滨动人故事

  音乐剧《情动哈尔滨》是哈尔滨首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剧目,并成功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该剧从两年前开始筹划,期间反复打磨、精雕细刻。院长李晔介绍说:“哈尔滨歌剧院早在1990年就排演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山野里的游戏》,并获得文化部嘉奖。之后又排演了音乐剧《茉莉飘香》,同样受到欢迎。本次创排音乐剧《情动哈尔滨》,既是一种历史传承,也是一次检阅乃至超越。”

  李晔强调说,《情动哈尔滨》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情感人。无论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纯洁美好的跨国之恋,还是剧中展现的父子情、母子情和兄妹情,更重要的是面对外侮、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都非常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二是城市印记。该剧反映的是80年前发生在哈尔滨的故事,非常有年代感。剧中呈现的中东铁路、老火车站、西式教堂、交响音乐、西餐啤酒、影院舞厅、帆船游艇、赛马场、马戏团、咖啡和面包等,极具怀旧色彩和视觉冲击力,它会让观众领略到哈尔滨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城市风格。

  打造演出名片

  凸显本土特色和国际视角

  在《情动哈尔滨》艺术总监、制作人徐豪眼里,哈尔滨的开放、包容和多元,在全国独树一帜。他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哈尔滨独特的地缘因素,与俄罗斯毗邻,加上当时的历史背景,它的开放包容里又弥漫着血雨腥风,所以它的风格就是多元化的、复合式的。我们希望能通过这部剧把当时哈尔滨人的包容性体现出来,因为人缔造环境,而环境又继续影响人。所以直到现在,你如果有空到江边走走,就能看到哈尔滨的广场舞都能跳出好几个风格,比如新疆舞、藏族舞、东北秧歌等。人们听音乐也是各种风格,五花八门。但是我到南方城市,会发现那里的城市风格相对比较单一,很少能看到哈尔滨这样的景象,各种元素出现在这座城市,感觉浑然天成,这就是哈尔滨的风格。所以《情动哈尔滨》整部作品的风格也是据此创作,比如在乐器中加入巴扬手风琴和俄罗斯小调式,以增强作品的多元与丰富。”

  该剧导演赵宇说:“《情动哈尔滨》的题材虽然是上世纪40年代的,但是创作的人是现代的。我们在编排上加入了很多现代的手法,比如说平行时空的交叉,有一幕舞台左侧是周家,右面是日本宪兵办公室,中间是布满抗联战士的街道,三个时空同时出现,抗联战士从街道扩散到每一个角落,周家有,日本宪兵办公室也有,这样的手法就是想表现出当时我们的抗日志士无处不在,舞蹈和音乐的创作上也都很有力量,也是想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出那个时代我们民族志士的胆识和气势。”

  据悉,该剧将于8月26日起,在哈尔滨环球剧场驻场演出20场,并继续打磨成为哈尔滨的“演出名片”。

  聚合优势

  用高端音乐产品讲好城市故事

  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淑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临音乐剧产业的机遇期,“音乐之都”哈尔滨不应坐失良机。她建议,哈尔滨建立音乐剧孵化基地,打造音乐剧产业链,引进和培养音乐剧专业人才,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原创音乐剧。

  针对国内音乐剧市场需求量大、类型供应不足的现状,郭淑梅建议汲取韩国经验,在类型化上下功夫,增加音乐剧的类型数量,满足观众多类别、多层次需要。同时,对音乐剧周边产业,如唱片、纪念品、演艺经纪、专业培训、旅游业、电子商务、餐饮、宾馆、购物等项目,进行综合考量和布局,充分发挥音乐剧龙头带动作用,集中打造音乐剧产业链。此外,可以创作观光民俗音乐剧,突出地方特色,坚持“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将音乐剧与特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音乐剧与旅游产业的“双赢”。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