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拜泉县团结村:“三位一体”抓扶贫 “难心村”变“样板村
2018-08-31 16:51: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显春 孙晓锐 那鹏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8月31日讯(记者 陈显春 孙晓锐 那鹏翔)黑龙江省拜泉县团结村距离县城6.7公里,可这个不算偏僻小村却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多、村民人心散,被誉为精准脱贫难度大的“难心村”。可是,随着2017年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的到来,短短一年时间,打出了“三位一体”脱贫攻坚“组合拳”,抓牢党建聚民心,发展产业促民富,优化环境惠民生,让昔日无资金、无资源、无资产的贫困村、落后村、上访村变成了和谐村、美丽村。

工作队向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东北网记者 那鹏翔 摄

  8月30日,东北网扶贫典型采访组来到拜泉县团结村,探访这个扶贫样板村的“蝶变”。

  “通往村子只有一条窄路,自来水定时供应,缺树少花没景观,健身娱乐没场所……”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队长王绪新回忆起了2017年年初入村时的场景。

贫困户精心照料蔬菜。东北网记者 那鹏翔 摄

  可比眼前环境更为残酷的是这些城里来的工作队员没有农村生活经历,不习惯农村的生活起居。“既然来了,就得干出样来”,带着责任使命的工作队心中装有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驻村第四天,王绪新带领工作队和乡村干部组成工作组入户走访,当走访到三屯的房令坤老人家时,了解到老人患有脑出血后遗症,长年卧床不起,老伴也患有脑梗和心脏病,都没有了劳动能力。他大儿子前些年车祸身亡,2017年当海员的二儿子出海时船又沉了,连尸骨都没找到。病魔和老年连连葬子的双重磨难,让老俩口心力交瘁,只靠着10亩薄田转包和低保度日,生活十分艰辛。见到工作队,老太太见面就说“党来帮我们了啊”。老人用黝黑皱巴巴的手,紧紧地抓着王绪新的手,仿佛他就是他们唯一的希望。王绪新心里沉甸甸的,没能控制住噙在眼中的泪水。

团结村开展的私人订制小菜园项目。东北网记者 那鹏翔 摄

  驻村工作队的任务是把党的声音和党的扶贫政策带到乡村,让贫困村民都能得到党的温暖,过上好日子。王绪新和他的队员们对于这种直观的冲击力所震撼,驻村以来,他们遇到了种种工作和家庭困难,但都没有退缩。

  王绪新和他的工作队通过调查走访认识到,想做好扶贫工作,必须得做好基层的党建工作。驻村工作队指导团结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开展了标准化党支部创建活动,形成了“一个工作理念、七个工作目标、四个载体活动、三+X项工作制度”一整套党建工作体系,把全村百姓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形成了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合力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态势。

团结村内公园的景观亭廊一角。东北网记者 那鹏翔 摄

  走在团结村里,道路宽阔整洁,路旁绿意葱葱,每隔几十米就有一盏太阳能路灯,沿路都是整齐统一的欧式栅栏。

  王绪新介绍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请齐齐哈尔大学进行了整村规划,完成了建设“一条绿色生态观光带,一条党建文化宣传路,两块科普知识活动区,三个主题小广场,百家农户庭院景”的总体设计。一年多时间,落成了358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和卫生所;购置100多平方米的党群活动点;修建、改建道路16.2公里;更换安装栅栏11400延长米;安装路灯152盏;修建党建宣传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休闲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三个功能广场,共3100平方米;建设一个二次供水厂;新植绿化树11000株,新增绿化面积13000平方米。村屯道路全部硬化、栅栏整齐、边沟笔直、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和器材齐全、村内24小时供水、绿树成行、野花遍地,团结村由过去的脏乱差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驻村工作队走访贫困户。工作队供图

  “环境变好了,收入也得增加,村民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提升”。在团结村食用菌基地,王绪新告诉记者,基地里现有大棚300栋,其中250栋培植的香菇,剩下50栋是木耳,“一个大棚有7200个香菇棒,平均每个棒能出产一斤半香菇,一类二类的香菇远销韩国、泰国、加拿大等国,每斤能卖到六七元”。

  驻村工作队还和村“两委”积极协调,请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多次深入团结村,帮助研究谋划了“3+1”脱贫产业,即:小院蔬菜种植基地、小院经济示范基地、果蔬采摘基地,加上千米冷库项目,力争把团结村打造成为集种植、储存、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村。目前,已为有发展小院蔬菜种植意愿的农户建设了庭院大棚,采取“合作社+致富能手+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并建立了绿色小园菜专家答疑微信群,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蔬菜种植技术员长期驻村指导,入住了邮政局邮乐购电商平台,让团结村的绿色有机蔬菜走进了周边大城市。整体项目实施后,村集体每年增收近60多万元。

“菠菜大妈”写给工作队的感谢信。东北网记者 那鹏翔 摄

  蔬菜种植户有一位“菠菜大娘”,今年已经60多岁了,虽然识字不多,但却把这个产业开始发展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了她的日记中,其中一篇这样写道:“感谢工作队给大家要到的这么好的项目,大棚种菜,还给打井,你们可给咱村的百姓造福了,你们是咱村的财神爷!这么多栋大棚拔地而起,种啥菜都有,他们的收入都很好。我不知道别人咋想,我家是非常感谢你们。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让我的孙子在学校积极争取入党。”

  据悉,团结村全村户籍人口822户、2698人,常住人口612户、1566人,其中贫困户148户、249人。王绪新说,“通过工作队一年多的努力,依靠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团结村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200余名贫困人口今年基本能全部脱贫”。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壮丽七十年 振兴看鹤城

【专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专题】放歌龙江黑土 同庆五谷丰登 —— “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

【专题】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拜泉

【专题】砥砺四十年 奋进看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