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9日讯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每当这曲旋律响起,不免让人想到夕阳西下晚霞映红半边天的美景,就如同老人在晚年为自己编织的一个幸福梦。如今,在大庆市,这一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目前,大庆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2.2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67%。在“银发浪潮”下,如何让这些老年人居有其所,病有所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让他们安度晚年,成为大庆市近年来的重要民生工作。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养老院建设和服务质量高度重视,连续5年将此纳入全市大事实事进行推进。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大庆市不断壮大公办养老机构,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公建民营养老机构。
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大庆市先后投入2.1亿元,建设了功能齐全的市第一福利院、市第二福利院;投入5000多万元,将58所农村敬老院合并和改扩建为25所具有吃住、医疗、娱乐等功能的敬老院;吸引10亿多元民间资本投入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补贴。目前,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已达100家,床位近万张。同时,政府与社会力量联合投入建设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已发展到3家,床位480张。
立足“老有颐养”的目标,如今,大庆市各类养老院发展到124所,床位1万多张。打造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持续推动大庆市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
社区照料,构建“15分钟服务圈”
家住东风新村八区的苏奎贤老人今年70多岁了,儿女都不在身边,过去,想交个电视费、上街买菜等平常小事对老人来说都是难题,现在只要一个电话,社区助老员15分钟内就能来到他“跟前”,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这种服务就是大庆市打造建立的15分钟社区助老生活服务圈。
所谓“15分钟服务圈”是指在老年人有需求时,社区15分钟内上门为老年人提供购物、医疗、就餐、洗浴、理发、缴费、文化娱乐、法律咨询和金融理财等多种服务。目前,大庆市已建立15分钟社区助老生活服务圈288个,加盟单位4000多家,对于高龄、空巢等居家老人,推行菜单式服务,把养老服务送进居民家中。
除了把养老服务送进居民家中,大庆市还在社区建设了日间照料场所,为老人提供日间托老服务。在这里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工作人员在生活上的照顾,还可以和老年朋友一起健健身、看看报,下下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据统计,目前,大庆市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场所115个,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健身、心理慰藉等服务,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此外,全市74个集公共服务、便利服务、公益服务、行政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实现了社区为老服务设施的提档升级。另外,还有200多个社会组织和志愿团队以及近百名社会工作者活跃在社区,形成“三社联动”载体,开展各类养老服务活动。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既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也为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
创办医养结合模式,精心构筑“银发暖巢”
“岁数大了总是生病,在这儿不仅有医护人员定期为我检查身体,帮我换尿袋,还照顾我饮食起居,住在这儿既养老、又养病,对我来说真是太方便了。”82岁的魏玉林老人几年前由于脑出血导致偏瘫,行动不便,住进了大庆市振培养老院,在这里,他享受着“医养结合”新模式给他带来的专业护理和康复医疗服务。
“在这里不愁吃、不愁穿,有病不愁医,工作人员照顾得特别好,生活非常舒心!”谈起入住养老院的感受,老人们一直夸赞。
记者了解到,振培养老院设有失能区、半失能区、健康服务三个区域,房间分为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和护理间,共有180张床位。院区设置了活动室、康复训练室、阅览室、餐厅和洗衣间,可为老人们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另外,医护人员会定期对老人们进行身体检查和日常生活观察,并对有需求的老人进行深度护理。遇到老人突发重病需转院就医的情况,他们会在积极抢救的同时拨打120,并通知家属赶往医院。
今年,在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的协调下,大庆市振培中医院又租用了闲置的原六十四中学和三十中学,开办了百福苑康养中心和百福院护理院两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共设置床位800张。
据了解,自2012年起,大庆市就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并在编制全市“十三五”规划时,将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着力推动医养结合。鼓励支持有经济实力、有医疗资源、有照护经验的医疗机构创办养老机构,实现医养高效衔接,走出一条医养结合新路子。
例如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医院创办的庆新护理院,专门收住失能失智老人;利民中医院创办的利民颐养院,以康复为特色。目前,大庆市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已发展到13所,床位2452张,入住老人有病治疗,无病养老,医养结合,较好地满足了入住老年人既医又养的需求。
同时,除医养结合养老院外,全市养老院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同率达到70%以上,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讲座和身体检查,引领养老机构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政策扶持资金补贴,民办机构舞起养老服务“龙头”
近年来,大庆市吸引10亿多元民间资本投入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在大庆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中,民办养老机构的作用已是举足轻重,堪称“龙头”。
为了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大庆市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了民政、发改、财政、人社、卫生、公安、老龄等18个政府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实施。通过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召开调研,了解服务的需求,制定政策,发布信息,协调配合。为了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机构建设,大庆市还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了《大庆市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等文件,重点实施和落实养老机构政策补贴。
据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补贴分为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奖励补贴三类。根据规模、环境、服务、功能等,将养老机构评定为五个星级,星级不同所得数额补贴不同。新建的机构,每张床位给予2000元至6000元的补贴;改扩建的机构,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至4000元的补贴。凡经市、区民政部门审批登记的养老机构,享受省里50元,市50元双补,入住老人每张床位每年运营补贴为1200元。当年被评定为“三星级”(含“三星级”)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按入住老人每张床位每年再给予平均200元的奖励。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大庆市已累计发放三类补贴2000多万元。
此外,大庆市相关部门与电力、水务、热力等部门协调,民办养老机构电、水、暧基本执行民用价格;帮助11所养老机构落实了用房用地。在好政策的引导下,目前,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已达100家,床位近万张,大大缓解了大庆市养老服务的需求压力。
随着大庆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会得到很好的保障,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幸福的笑容将绽放在越来越多老人的脸上。
大庆日报记者徐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