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5日讯 这是一场“大庆标杆”的文化实践。但这场文化实践的意义正得到从上至下的关注。
大庆标杆的身份,毋庸置疑。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我省重要讲话中强调:“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
日前,大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正式出炉,示范区创建工作拉开序幕。大庆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完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大庆特色、中部地区示范、全国资源型城市排头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国同类城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样”。
大庆要以另一种方式擦亮“标杆和旗帜”,这一次,是要以文化的力量。成果,一年半后见。
蓝图:2020年年初,大庆市完成创建示范区所需的软硬件建设
9月19日,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面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国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文化创新工程。创建工作以地级市为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建设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示范区,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创建期为2年,验收合格后,创建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很多人不知大庆为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又缘何受到文化和旅游部青睐,得到准入“门票”。实际上,示范区创建标准对于老百姓来说是真真切切的文化“红利”。
22页的《大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8-2020)》中公示着严格的具体标准。比如公共图书人均占有藏书0.8册以上,对文化场馆配备要求、文化交流与下基层次数等,均有严格规定,目的是缩短城与乡两个文化“板块”的二元差距,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文化发展成果。
“一个在大剧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浸泡中长大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哪个母亲不希望让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日前,市民杨女士带着孩子来到大庆歌剧院,观赏2018中国·大庆金秋演出季,由大庆交响乐团带来的开场剧目——交响乐《我的祖国》时,这样说到。
而对于市委、市政府,示范区创建则是回应大庆人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庄严承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指出:“当好‘标杆’‘旗帜’,各个领域工作都要争先晋位、做出表率。大庆在中国百强城市中排名68位,更不能忘记城市发展除了硬实力,还要文化、卫生、教育这些文化软实力,否则,城市不可能综合协调发展,更加留不住人才……”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市创建办了解到,示范区创建完成后,将有更多的公益性文化演出、全民普及的文化艺术培训、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设施、书香四溢的公共阅读空间、便捷高效的文化惠民服务、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形象……“到2020年年初,大庆市完成创建示范区所需的软硬件建设。比如,各县(区)80%以上行政村(社区)建有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实施文化关爱工程,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有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事项、区域和设施。”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创建办主任王冬介绍。
重任: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的文化样板
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尽管大庆已经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此次示范区创建,大庆从2017年7月启动到今年4月公布,从全国3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作为我省唯一城市获得创建“资格”。
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新一届大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彰显大庆特色的文化名市”目标,大庆市着力推进大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地企携手以国家新一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引领,着力推进大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这是省委的文化重托。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对于提高全省整体文化建设水平,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义。大庆作为全省发展重要板块,近年来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累计补贴大庆市、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达千余万元。大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全省地级市中创建基础走在前列。
这是国家对“大庆标杆”的期许。文化和旅游部评审专家认为: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不但拥有内涵丰富的城市人文精神,更有全国资源型城市少有的高标准文化设施。大庆市申报创建国家示范区,对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探索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均有重大意义。因此,大庆市的创建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于带动全省其它城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强有力的示范推动作用,能够为东北老工业城市乃至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趟出新路,树立文化样板。
然而,“对照《国家共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当前大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现有街镇社村文化设施有待完善、基层文化队伍的稳定性及综合素质有待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有待增加、公共文化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王冬说,示范区的建设仍有很多路要走,比如资金配备、专项人员设置等问题,还有很多任务需要深入剖析与探讨,才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群众对文化服务最迫切的期待。比如,如何做足“小”文章,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细腻有温度、惠民有价值题?据了解,面对这些问题,多地都选择将各类“浮在上面”的资源下沉,一竿子插到底,把公共文化的服务点遍布于大街小巷、村口组上。比如,在湖南省株洲市,村民家门口建起了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公共文化服务从“村部大楼”延伸到百姓“门前”。建设投入不多,收效却很好:小广场跳出大健康,小书屋读出大天地,小讲堂讲出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