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6日讯 丰收时节已经来临,农民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然而,近年来,部分农民在丰收过后,露天焚烧秸秆、田埂、稻杆等,不仅破坏了耕地土壤结构,而且产生的浓烟污染空气,加剧雾霾发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且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切实做好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禁止焚烧秸秆,鼓励秸秆综合利用。
9月7日,宝山区专门召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传达落实书记专题办公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实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一手抓秸秆禁烧,一手抓综合利用。
据了解,宝山区辖1镇、6村,辖区耕地50万亩,年产秸秆30万吨,区属耕地2.3万亩,年产秸秆1.3万吨,综合利用率60%。为杜绝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搞好秸秆回收利用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宝山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全区干部群众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树立“全年禁烧、常态禁烧、长效禁烧”理念,进一步落实“政府督导、部门负责、乡镇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大包保和巡查工作力度,做到全范围、全天候“不点一处火、不冒一处烟”。
在组织领导方面,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当作全区污染防治和转型发展的主要载体来抓,坚持“早谋划、早启动、早宣传”,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镇和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具体落实。先后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牵头制定了由农垦、森工系统参与的秸秆禁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环保、公安、农委、乡镇和办事处等单位参与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共同解决禁烧工作难题。实施“网格化”管理,在区级层面,由处级领导包保6个行政村的禁烧工作;在乡镇和村级层面,成立了8个巡逻队和20多个看护队,确保禁烧工作取得实效。
在宣传发动方面,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宝山电视台、广场大屏幕、微信群等平台,以滚动字幕、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性和相关法律法规。截至目前,累计分发宣传单2万张,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不能烧、不敢烧的禁烧氛围,使秸秆禁烧真正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办组成联合督查组,将对各单位禁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各单位年底考评的重要依据。
在项目建设方面,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工作原则,在推进秸秆禁烧的同时,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国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00万元,现已购置6台打包机、1套压块设备、1辆铲车、1台搂草机,目前已投入使用,年消耗秸秆4千吨,全部为本区秸秆。青谷酒庄有机肥厂,在原有2台小型秸秆打包机的基础上,计划投资500万元,购置2台大型秸秆打包机,预计年消耗秸秆2万吨,消耗本区秸秆2千吨。建业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总投资5850万元,预计年消耗秸秆12万吨,不仅把区属秸秆全部消耗综合利用,还能辐射宝山周边50公里范围内农垦、森工系统的秸秆。
据悉,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积极通过召开动员会、宣传标语、签订禁烧秸秆合同、加强巡查等方式,落实好宝山区召开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新安街道办事处及时召开秸秆禁烧工作动员会,实施“网格化”管理,执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成立由街道办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街道、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发放宣传单、公园广播、制作警示条幅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开展秸秆禁烧宣传教育,并与驻矿企业单位签订了禁烧秸秆合同,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重点对各社区秸秆禁烧工作组织保障、工作部署、分片区域的责任落实等情况进行督查,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处理,同时还对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找门路、出良方,增效益,确保禁烧秸秆和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